窘迫不堪的“三鹿”品牌被神秘浙商买下,并在静默4年后改头换面,推出“三鹿牌”有机粗粮面。然而,仅1年多时间,经营者便债务缠身,被迫搬离原生产车间。截至目前,“三鹿”已停产半年多。
未来10年,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的推进,中国奶牛养殖进入关键转型期,规模化程度将继续较快提升,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发展及学生饮用奶计划等推进,奶制品消费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奶类生产继续稳步发展,但进口量或仍将较快增长。
知名奶业专家王丁棉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低价奶粉如何打破“低价就是低端货”的观念,将成奶粉品牌成败的关键。也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要想重树国内乳业消费信心,还是应该从产品质量入手,严把质量关,这不论在何时都是重树消费信心的第一法则。
5月17日是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国务院残工委、中宣部、教育部、民政部、中国残联等十一个部委近日发布《关于开展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确定2015年助残日活动主题是“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
2014年,中国进口液态奶32万吨,同比增长70%;进口奶粉92万吨,同比增加8%。咨询机构毕马威日前发布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乳制品产量下滑,但报告认为国内市场仍广阔。
昨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进行第三次审议。审议报告中提出,拟将对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配方实行注册管理,并规定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对此,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本次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既符合国际惯例,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低调兴起的常温乳酸菌饮料市场鱼龙混杂几无门槛,涉足企业多扎根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市场,品牌小且杂乱。业内人士指出,常温乳酸菌饮料工艺简单、功能受质疑以及质量参差不齐决定了其小打小闹的现状,而这类企业未来生存能力待考的同时,行业规范更是迫在眉睫。
由于人均奶类消费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仍将在未来中长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而在未来的中国乳制品市场,液体乳市场的增长空间要好于奶粉市场的增长空间,其中,巴氏奶市场的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整体液态奶市场的增长速度。
近期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产奶粉加入百元奶粉阵营。尽管奶粉整体价格呈下行趋势,但洋奶粉的价格下降却并不明显。奶粉价格下行将倒逼依赖奶粉高利润的母婴渠道转型升级,一些小的门店将被淘汰出局,而高价洋奶粉能否在行业趋势及渠道变化时调整价格体系,仍将成为考验其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人均奶类消费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仍将在未来中长期发展中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毕马威中国消费品业主管合伙人钱亦馨认为,在未来的中国乳制品市场,液体乳市场的增长空间要好于奶粉市场的增长空间。
在中国奶价持续走低、“卖奶难”发酵之际,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15日发布报告称,中国乳制品行业长期仍将呈稳定增长态势。毕马威的调研报告称,由于人均奶类消费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仍将在未来中长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屋陋偏逢连夜雨,“奶贱伤农、奶贵伤民”的内困还未解决,又突发国外奶业来袭的外扰。4月1日起,欧盟取消实施30年之久的奶制品配额制,该举措就像打开了积货待销的高位闸门,中国奶业将面临一场恶战。
曾几何时,国内倒奶杀牛事件还历历在目。如今,又传来欧盟放开奶业配额限制的消息,这对于国内乳企而言,可以说是旧愁未了又添新愁。虽然这一事件的发生市场早有预期,但是,当欧盟取消奶业配额制度真的落地后,在中国乳业市场同样是掀起了不小的惊涛骇浪。
带着春天的气息,越来越多跨界资本的加入,无疑搅动了食品业的“一池春水”。试想下,去星巴克买酒、喝康师傅奶粉、喝可口可乐牛奶、吃农夫山泉鲜橙,以后也许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店家不敢卖的。
4月1日起,欧盟正式取消实施长达31年之久的牛奶配额制。业界普遍认为,牛奶配额制的取消,会使大部分欧洲新增牛奶产品流向中国市场,对中国的牛奶行业将造成不可忽视的冲击。其中,液态奶和小包装婴幼儿奶粉将最先受到冲击。
今年4月1日开始,延续了31年的欧洲牛奶生产限额制度宣告寿终正寝。一项隔了一个大洋的区域性农业政策,原本与中国一般消费者的关系也不大,然而因为国内乳制品、尤其是婴儿配方奶粉的“崇洋媚外”,使得很多家长开始寄望未来或许能买到更便宜的进口奶粉。
严控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政策已经从4月1日开始实施,而接下来从5月1日起,未经注册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将不允许进口,5月31日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换证审核和再审查的大限即至。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实施,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严厉”的一次整治。在这一背景下,婴幼儿乳粉的安全隐患有望得到肃清,而奶粉价格也或将出现小幅波动。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