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两年前,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一篇文章,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提高仅靠母乳喂养的比例可能比改善卫生状况更能有效预防“很大一部分儿童死亡和疾病”。不清楚中国官员是否看到了这篇研究报告,但他们似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4月22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广告法修订草案中提到,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发布声称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儿乳制品、饮料和其他食品广告。此举旨在改变这个国家母乳喂养的糟糕数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采取母乳喂养,但2014年,中国城市妇女对6个月以内婴儿完全采取母乳喂养的不到16%。在中国农村,这个数字约为30%。而这两个数字还在进一步下降。
报道称,中国能认识到这一问题值得赞扬,但仅仅通过限制奶粉广告不大可能带来很大变化。中国的母乳喂养问题是各种因素造成的,而这是不容易改变的。
按照习俗,过去,富裕人家会雇用奶妈,使刚生产完的母亲不用自己喂养婴儿。如今,一桶配方奶粉就够了。
其他因素也起了作用。中国女性在生产时约有50%是剖腹产。然而研究表明,在中国,剖腹产与母乳喂养率低有很高的相关性,因为剖腹产会推迟哺乳期(还有,手术后的母亲不大可能立即开始母乳喂养)。
此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配方奶粉市场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同步并非巧合。数亿农民工从农村来到东部沿海的制造业中心,孩子则长期留给老人抚养。对农民工年幼的孩子来说,配方奶粉往往是首选、也是唯一的选择。
这些因素的巨大影响在2008年的婴儿配方奶粉丑闻中被凸显出来。然而这并未促使中国的父母采取母乳喂养,反而使他们疯狂地搜寻国外的配方奶粉。
报道称,中国禁止在医疗机构推销配方奶粉,这是正确的。但将这样的行动扩大到限制婴儿配方奶粉广告,对提高母乳喂养率作用不会很大。
中国更应致力于通过对公众的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在强调母乳喂养的益处方面,政府需要投入足够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