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运动宝贝赵年:机构应该创造更多产品给市场选择

公司

2013年10月09日

我非常支持John Kung的看法,大家一直讨论我们这个行业到底是西式好还是中式好的时候,我更支持让市场来说话。每个家庭个体有每个家庭的需求,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需求,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自己的感受。作为我们教育机构,能够给孩子提供到什么是我们的责任。给他们提供更丰富的产品,让这些家庭去选择。真正哪个好、哪个坏?我觉得没有好坏之分,一切都可以通过会员的数量,通过结果来证明是好是坏。

说西式的教育和中式教育的区别,我觉得是个体的区别,而不是原则性的区别。

在政府这方面,其实像早教机构我觉得这几年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有一些倒闭的现象出现,属于比较混乱的。早教行业发展十几年了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制度,大家都在这里猜,说今天到底是归教委,还是归工商,在南方一些地方归到计生委了,我们那边投资人机构颁照的时候去沟通,说到工商去工商不给办,政府应该出台一个标准化的政策,给大家解决定位问题。一个国度里面各个地方的政策不一致,从教委和教育部对行业出个规则,下一步才能稳健地去发展,没有规则一定是混乱的局面。

早教进入中国以后这么多年,真正早教的发展是在非典以后。其实早教是国家教育部门开始没有重视到的一个行业,完全自由化、市场化运作的行业。运行了一段时候,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想赚钱,忽然发现我们有责任为孩子做一些什么,有责任去思考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看到现在的早教市场就想到六十年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个时候市场给用户提供的东西是非常丰富的。

早教当前的情况可以说是比较混乱的。每个机构、公司都在研发,都在找特色,其实找自己的特色,就是给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让家长有更多权利去选择。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讲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就觉得非常高兴。对每个人来说,人生是一个长跑。我们看运动员长跑都不会抢跑,因为长跑看到最后的是耐力,谁有耐力谁才赢到最后。早教提供越多的产品给到家长,就可以让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定位。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家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从小就定位到中学出国上,所以从他几岁的时候就送到纯外语语的幼儿园、纯英语的教育环境,从小学上到中学就去了英国。我不需要接受传统式的应试教育,干吗要给他送到学校里面天天去写作业。我家里有个亲戚的孩子,从小梦想让孩子当学者,现在已经在人大附上学了,一小时一千块钱一对一的补习都要去参加,就是为了适合中国的应试教育,要考一个很高的分,有这样的需求那怎么办?就要走成这样。

我们常说的消费者有权利选择给自己孩子引导人生,而不是制订人生。所以机构创造了更多的产品让孩子选择自己的将来,让家长通过选择对孩子进行引导。这个市场过去有个话是“乱世出英雄”,越多、越乱可能到最后相对会提炼出来好的作品、产品,供我们消费者选择。

268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