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5 岁才开始患哮喘病的情况,想只通过药物治好哮喘,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从婴儿期开始,肺部容易积痰,发出呼噜呼噜响声的孩子,到三四岁逐渐夜里发作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的孩子,如果他的生活没有一个大的改变,便不能很好地去上学。从三四岁开始的哮喘,治不好的孩子大多是很懂事、智商高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己被"哮喘"这种大病困扰,对父母耍威风,但在外人面前却很怯懦。这种情况最要不得的是,以孩子为中心,任凭孩子的摆布而过一种无规律的生活。孩子稍微咳嗽就不去幼儿园,今天懒了就可以睡到任何时候,这样做是不行的。要养成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遵守家庭生活规律习惯,孩子也不能例外。5 岁还没让他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上学后,他便会讨厌学校。即便有一点儿咳嗽,只要孩子能走路,就不要让他请假。另外,对这样的孩子,即使迟到了,幼儿园的老师也要表扬他。如果能一点一点地坚持下来,对幼儿园产生兴趣,那么即使有点咳嗽也不会请假了。
哮喘,虽说是由体质决定的疾病,但因精神因素而导致的例子也不少。进行斯巴达式严格教育的母亲,当孩子得病时也会变得十分温和地领着去看病。有母亲白天对孩子进行严厉的体罚,晚上孩子便哮喘发作的例子。这是由孩子希望母亲能温和对待自己的愿望而引起的哮喘。
看了孩子的脸后,便说"可以了,吃这个药,打针"的医生,孩子已经不信任他了。为了治疗成功,病人和医生之间必须建立感情上的联系,这一点没有比在治疗哮喘这种情况更明显的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把积痰的孩子逼到了哮喘,是那些并不是想救孩子,而只是想"治疗"咳嗽的忙碌的医生。用扩张支气管的交感神经兴奋剂,作为预防吸入时,伴随着一定的危险,而只在发作时使用是安全的。
容易积痰的孩子跑步后,气管马上就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响声。由于害怕这一点,而不让孩子运动,体力就不会增强,因此会出现只稍微运动便呼吸困难的现象。因此,必须制止这种恶性循环。凉而干燥的空气对气管是一种刺激,因而最好在温水池里游泳,通过温水池治好哮喘的例子很多。希望经营者把水池建成除热心培养运动选手的场所之外,更要注意建成1 个不要传染疾病的场所(禁止结膜炎、皮肤病的孩子游泳,安装洗漱、淋浴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