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睡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的上床后几分钟便睡着,也有需要30 分钟或1 个小时睡前准备期的。很容易睡着的孩子是没问题的,但有准备期的孩子却存在各种问题。上床后总是拿着小人书在哗哗地翻看的孩子,还是容易对付的。
但是,有很多孩子在准备期情绪变得更糟,一会儿起来、一会儿哭闹,最后哭着就睡着了。这时如果父、母亲很豁达,就不会有问题。因为可以把他当作意识朦胧的或醉了似的人来对待。如果父母不理解哭着入睡型的孩子,认为孩子会识字、又会算术,而任性地每晚哭闹着入睡,就会很生气。这样,准备期就成了激烈的斗争期。因为这本来是从身体内部发出来的,不能用理性解释。如果硬要有个说法,那么冲突就会越来越激烈,30 分钟解决的事情,就要变成1 个小时了。
上床后到睡着前需要用1 个小时的孩子中,有的会说是因睡不着而哭闹。开始时说是睡不着而哭,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说是为第2 天早晨起不来去幼儿园迟到而开始哭了。许多母亲担心孩子患了失眠症。但这不是失眠症,只不过是准备期里不哭闹就不能入睡的一种睡眠类型而已。认为这样的孩子如果早点上床就能早点入睡是错误的。睡眠时间即使超过10 点也没有关系。孩子累到一定程度之前,醒着也是有好处的。最好是母亲给他读几本书。吃睡眠药不好,因为这样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患了什么病。本来正常的情况却被认为是疾病了,而且有效的安眠药也有不良反应,或者造成没有药便睡不着,或现在的药量不起作用等。还有长期用药后,如果不是逐渐减量,而突然停药,也会引起不安的症状。
与晚上入睡方式相同,早上也有起床方式。从睁开眼睛到完全清醒,要用20 分钟左右,磨磨蹭蹭起床的孩子很多。这是每天早晨都有的事情。宽容地对待孩子慢慢地完全醒来,比每天早晨吵着让他醒来更有利于家庭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