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上钻进被子里后的入睡方式,不是靠母亲训练的方法,而是孩子入睡方式的生理要求决定的。钻进被子且马上就能人睡这一类型的孩子,说一声"晚安",5 分内就能入睡。孩子知道母亲就在旁边的屋子,有一种安全感,就是把灯光拧得暗些也不感到害怕。以前都是母亲陪在身边一会儿就入睡了,快到 5岁时,隔着门一边与母亲说话一边入睡的孩子增多了。但是,对入睡很需要时间的孩子这种做法则行不通。特别是一困就情绪不好类型的孩子,每天晚上入睡前要先哭一阵儿。对这样的孩子,不能认为他有什么缺陷,只是入睡需要时间而已,没有其他问题。
入睡前需要时间的孩子,直到人睡要做各种事情来消磨时间。吮吸手指、抚摸床头的小娃娃、咬毛毯等,还有不少孩子吮吸奶瓶。有的孩子让母亲坐在身旁啃着手入睡。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孩子,都是母亲在身边才有安全感。
比起说"都5 岁了,1 个人睡吧",让孩予吮吸着手指入睡,不如说"母亲给你讲故事听"拿来本书给孩子讲、哄他睡的方法更好些。通过母亲的声音,在快乐的童话世界里让孩子在游玩中入睡,孩子做梦也会高兴的。
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每晚睡觉前都要求母亲念同一本书,听着入睡,是否是条件反射不得而知。有时母亲不小心念错了什么地方,内容都记住了的孩子会订正母亲说念错了。这种情况如果连续发生几次,一旦母亲不念错点什么,孩子倒不满意了,孩子会要求母亲念错。
无论如何都睡不着,入睡需要花1 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是白天的运动不足或是早早就进了被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