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保育园作为母亲上班期间暂时寄放孩子的场所,只是以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为目的,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身体锻炼问题。所谓"健康"就是不让孩子生病,就是不让孩子受伤等,这种消极的传统观念至今还在影响着日本的幼儿保育。
今后,要积极采取措施,让孩子进行家里得不到的身体锻炼,以培养出更结实健壮的孩子。
幼儿园的3 年教育,常常致力于团结互助的室内游戏,几乎没有考虑户外锻炼。3~4 岁的孩子,户外散步是最基本的锻炼方式。前苏联的《学前教育纲要》
规定:满3 个月的孩子每天散步3~4 个小时(雨天和严寒季节停止)。日本也想把园外散步纳入到白天课程之中,但执行起来颇为困难。即便在农村,马路好像也成了汽车、卡车的专用道路,孩子们的集体散步根本不可能进行;在城市,幼儿园又有班车接送,孩子也没有步行机会。因此,只能加强孩子们在园内庭院的运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保育应尽量在户外进行。初夏、初秋时节应该把孩子的全部游戏都转移到室外进行。夏季,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让孩子在游泳池中戏水。对于3 岁的孩子,水深最好不超过30 厘米,水温在25℃以上。进入泳池的注意事项请参阅"407 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没有游泳池的幼儿园,气温高于20℃以上时可以淋浴,气温越高,水温越要降低,但不能低到让孩子起鸡皮疙瘩。外面天气转冷,自由活动可以转到室内进行,但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不要超过20℃。
为了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可以进行行走、跑步、跳跃、投球、攀登、平衡运动等训练。最好每4~5 人分成一组,同伴做动作时,大家在旁边观看,如果人数太多,还得排队轮流进行,孩子就会等得不太耐烦,没有耐心观看同伴的动作了。同样,如果老师要观看30 多个孩子的动作,当然也很难辨别每个人的特点。
要让孩子练习在一条直线上行走。为此,刚开始时,可以在地面上画两条间隔25 厘米的直线线,让孩子在线内行走。不久再训练孩子在线内跑步。跑得比较熟练了,就可以把宽25 厘米的木板放在地面上,让孩子在木板上行走。木板上行走熟练后,就可以在高10~15 厘米、宽25 厘米的平衡木练习行走了。4 岁时,多数孩子都会走平衡木了。每个孩子都走得很好了,就可以排队进行。
3 岁的孩子还不会往上蹦,但可以往下跳。开始训练时,可让孩子从10 厘米高处往下跳,不久再练习从15 厘米高处往下跳。熟练后就可从30 厘米高处往下跳。
让3~4 岁的孩子跑25 米,男孩、女孩的速度都在9 秒左右。原地跳远,男孩、女孩都可达到50~70 厘米。垒球,男孩、女孩都可投2~3 米。
可以利用滑梯进行爬高训练,沿着台阶登上,顺着滑坡滑下,再沿着滑坡往上爬,到上面之后再次滑下。这项运动要1 个人、1 个人分别进行。有肋木的地方,也可训练攀登肋木。
上述的运动功能训练,尽可能每日都进行。如果1 周1 次,就谈不上是训练。
训练时要培养孩子的耐力,教师要引导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功能训练,不要让孩子认为功能训练与吃苦、受罪没有区别,所以教师要不断鼓励孩子愉快地、生气勃勃地进行训练。
458.预防事故发生3 岁以上的孩子在幼儿园或保育园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是"擅自离园"。一个保育员照看将近30 名3~4 岁幼儿,很难马上发现有孩子"擅自离园"。如果"离园"的孩子被汽车撞了,可就成了大事故。所以一旦发生"擅自离园",保育工作就得暂时中止,园内上下总动员派人出去寻找。
"擅自离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发生的行为。产生"离园"行为的幼儿,一般在入园前就有走失的"前科"。3 岁以上的孩子入园时,要向家长询问一下孩子是否走失过。孩子只要走失过1 次,就要把他记录在案。这样的孩子一般都很积极主动,所以只要分配给他一些工作,他就会融入快乐的园内生活。
孩子一满3 岁就会登高爬下,因秋千荡得过高而摔伤的事故时有发生。如果1 个孩子正在荡秋千,就不要让其他孩子玩球,因为拾球的孩子常常会碰到秋千上。现在1 名老师必须看管许多孩子,预防这样的事故发生实在让教师耗费心血。
教师与其说是"保育员",不如说是"看守员"。
许多事故发生在离园之前,保育园的孩子分别回家时更要注意。那些下午4点以后来帮忙的钟点工保育员,首要任务是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和面孔。临近离园时,要把孩子集中到1 个房间内,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如果让他们在幼儿园庭院里自由活动,最容易出事。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1 个孩子把书包挂在脖子上做好了回家准备,又去玩滑梯,结果脖子上的书包带被扶手挂住,勒住脖子窒息而死亡。还有的孩子离开庭院掉进防火用的水池中。
到了4 岁,就可以安排孩子值班了,但吃饭前,不能让孩子去端或拿盛有热食的大容器。还要和保健所取得联系,对配餐人员进行定期便检、预防肠道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