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在人,说实在话,办实在事,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谋求发展的基础。相反,一个做人虚伪,办事浮华的人,也许暂时能得到一些欲望的满足,但他会像一朵浮云,也许终生不能把脚踏在地上。
我们经常会遇到家长问,为什么孩子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的。除了兴趣和个性因素外,是否还与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曰常生活习惯有关。
孩子最初的时间观念是很模糊的,更谈不上提高效率。因此,成人要利用曰常生活情景,让孩子逐渐产生效率的意识。
亲贝网建议,首先要让孩子认识我们是用钟点来表示时间的。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吃饭,几点钟有动画片……坚持每天形成规律。孩子会对时间有一个初步的模糊的概念。你可以在大闹钟的相应位置上贴一些小图标,表示到某一时刻该做什么事。很快你就会看到,孩子看到时针指向巧克力,会大声向你报告:“吃午点的时间到了
其次,要让孩子感觉到做一件事的时间可长也可短。如同样一段路,跑过去用的时间短,走过去用的时间长。同样的一个手工,有的小朋友做得快,用的时间就短,有的小朋友做得慢,用的时间就长。
最后,要让孩子明白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外边玩的时间太长,在家看动画片的时间就没有了;写作业太慢,花的时间太多,出去玩滑板的时间就没有了。要想几件事都干,每件事就要做得快一些。这就是最初的效率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