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孩子不听话父母怎么办

艺术培养

2011年03月11日

“不平衡、不安全、不合作”,这是国外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对4岁左右孩子的描述。父母也许觉得这样的评价太消极了。的确,4岁的孩子精力旺盛、自信自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兴趣和好奇,能遵守规则,讲礼貌,理解大人的话;可有时他们的所作所为又会让大人觉得他们很自私、蛮横、不讲道理,甚至会说脏话,做错了事还撒谎……事实上,尽管已经不再是小小孩儿了,可4岁的孩子依然幼稚,而且经常会和父母意见不一致。

阳阳刚好4岁,爸爸妈妈发现他有一些“坏毛病”总是改不掉。比如,吃晚饭时,妈妈把饭菜都摆好了,他却坚持要把动画片看完,叫他好几遍也不肯过来。总算看完了动画片,他又常常忘记随手关电视机。带着刚看完动画片的兴奋急冲冲地坐到饭桌旁的时候,爸笆指责他不关电视机,妈妈又“命令”他去洗手,阳阳的脸色立刻阴下来。每当这时,他多半会烦躁地喊一声“我知道了”,接着不情愿地去关电视机和洗手。假如动画片没有看得尽兴,说不定他还会干脆大叫“我还看呢,就不关”,“我洗手了,谁说我没洗手”,然后不再理睬大人,埋头大吃。爸爸妈妈想马上批评教育他,又担心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话到嘴边又忍了回去,于是也只好埋头吃饭。一顿本该悠闲而美好的晚餐时光就这样被毁掉了。

尽管4岁的孩子经常逞能、不讲理,但许多父母不愿意强迫或压制孩子接受大人的观点。可是,除此之外,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让他听话呢?

事先定规矩,要求孩子遵守

4岁的孩子知道规矩的重要性,懂得要守规矩,特别是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爸爸妈妈一定要郑重地向孩子提出这些规矩。比如阳阳的父母就应该明确地告诉阳阳:必须洗干净手以后才能吃东西,动画片只能看30分钟等等。虽然孩子可能很不喜欢这些规矩,而且会经常忘记,但父母不要因此让规矩形同虚设,自然消亡。这会使孩子知道规矩是必须遵守的,从而容易接受大人的要求;知道这是“规矩”在发挥作用,而不是爸爸妈妈和他过不去。

讲道理

4岁的孩子一般都有了一些生活经验,理解力也增强了,家长告诉孩子不能按他的想法做的时候,不要简单地对他说“不行”,或像小时候那样仅仅靠转移注意力糊弄过去了事,而应该明确地讲出不行的道理。比如阳阳的笆爸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妈妈准备晚餐特别辛苦,做完了饭,她多么希望全家人坐在一起能够美美地享受一下呀!看看这炸鸡腿,已经凉了你还吃得那么香,要是新出锅的,肯定比洋快餐店的还要好吃。”4岁的孩子喜欢和父母谈话,有兴趣学习一些新奇的知识,他会很乐意在下一次品尝妈妈新做的美食。

讲道理要看场合,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是不宜讲理的。在愤怒和激动的孩子面前,父母的解释会显得苍白无力。此外,和孩子发火也不是好办法,只需语气坚定地重申做此事的规矩就行了。

斗嘴和斗智

4岁孩子的想像特别活跃,有时他们嘴里会溜出一些不着边际的吹嘘,说一些谎话,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想像本领,这完全是因为好玩。父母可以以假对假,回敬他一些更夸张有趣的设想,让他知道大人也会夸大其词,只是不爱这么干就是了。像阳阳说要演一晚上的动画片,爸爸不妨说:“你不知道吧,我今天下班之前刚给电视台台长打了电话,让他们改播一晚上的新闻了。”

时时鼓励和关注好的行为

不要以为只有做不好事情的孩子才渴望表扬,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好行为能得到大人的肯定,为自己能按要求做而感到自豪和快乐,这种心理上的满足非常有助于好行为的巩固。当阳阳主动按照“规矩”去做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夸奖他一下,即使是大人觉得他应该做到的那些事情,也应予以鼓励。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守规矩行为不理不睬,孩子的守规矩行为就可能越来越少。

减少不必要的限制

有时孩子对抗父母的原因是父母的要求太多,处处限制孩子的行动,随时唠叨不休,让孩子总是感到不自在,于是以不听话来抗争。比如阳阳觉得即使妈妈不说,自己也会想起来洗手的,他自然不愿意妈妈老提这件事。父母一定要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限制和提醒,孩子的年龄越大越要注意。

+1

来源: 作者:红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