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吃鱼虾真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生长发育

2015年10月22日

曾有媒体爆出了一起刚刚会走路的小宝宝却被发现第二性征开始发育的儿童性早熟事件,疑似是因吃多了鱼虾,对此有位专家说,野生淡水鱼虾的营养确实不错,可人工养殖的都是喂饲料的,饲料中含有激素,越大的淡水产品体内所含激素越多,孩子吃多了,就会导致性早熟。这个说法真的科学吗?

吃鱼虾真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吃鱼虾真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亲贝网qinbei.com配图)

淡水鱼虾不存在喂食激素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淡水养殖的鱼虾所喂饲料中含有激素,导致淡水水产品体内含有激素,越大的淡水水产品体内所含激素越多,是没有道理的。淡水养殖没有喂食激素的必要,喂食激素反而会加快这类水产品的死亡。

受污染水域中捕捞出来的水产品存在EEDs污染问题

会引起性早熟

环境中广泛分布的内分泌干扰物(EEDs)在全球范围内对儿童的健康都是重大挑战。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中,性早熟备受人们的关注。

专家指出,大多数种类的EEDs往往同时具有拟雌激素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的双重活性,因此它们既会引起女孩性早熟,也会引起男孩性腺发育不良的症状。

那么,导致性早熟的EEDs主要源自哪里呢?

专家认为,水生生物是人体受EEDs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是因为,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具有生物富集作用。当养殖鱼塘、江河湖泊、近海水域的水质受到污染,增塑剂、洗涤剂代谢产物等污染物就会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在鱼、虾、蟹、河蚌等生物的肌肉中富集,其含量比水中高10~9000倍。这些生物被人食用后,自然就会污染人体。

专家指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的研究已证实,从受污染水域中捕捞出来的水生生物(鱼、虾、蟹、河蚌、泥螺等),其肌肉中塑料增塑剂的含量比水中高10~9000倍,富集效应明显。他带领团队调查发现,国内部分养殖鱼塘存在EEDs污染问题。为此,他建议儿童,特别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生儿期、青春发育期)的儿童以及孕妇,应尽量避免食用受污染较严重的江、河、湖泊及近海水域中捕捞出来的水生生物。深海的水生生物未受到明显污染,食用较安全。

饮食因素只是儿童性早熟的病因之一

器质性病变因素更需要重视

要了解性早熟的发病机理,我们首先要知道性早熟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的发生原因复杂,既可因颅内感染、外伤或肿瘤等器质性疾病,也可是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所谓特发性的中枢性性早熟。

假性性早熟的病因也很多,但生殖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是最主要的病因。

了解过发病机理后我们发现,导致性早熟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器质性病变。当然,除了疾病等原因,性早熟还可能与饮食不合理、营养过剩、能量过剩、乱吃补品有关。临床上也确实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肥胖儿童激素水平异常的现象,甚至有的小男孩的雌激素水平胜过成年妇女。不过家长在预防、判断和治疗孩子性早熟的时候,首先要先排除疾病因素,胡乱怀疑饮食因素是不科学的,也容易耽误孩子的病情。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