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后,与学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交流就成了家长[微博]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然而,应该如何和老师进行交流?怎样交流才能顺畅有效?家长与教师间应保持一种愉快而积极的伙伴关系。家长与老师应在充满信任的基础上主动进行彼此沟通,沟通时彼此理解、有事直言,客观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家长选择了一所学校就要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密切关注教学活动的进行,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地承担在家庭中应尽的职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发现孩子的问题以及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应主动与教师交流,使家庭与学校在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
其次,家长与教师间应保持一种愉快而积极的伙伴关系。家长与老师的共同目标是教育好孩子。正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基础,故彼此应充满信任。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有事直言,客观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在学校,老师需要照顾的孩子较多,时间有限,可能跟每位家长每次交流的时间不会很长,所以家长跟老师交流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注重效果。家长要先跟孩子有充分的交流,对孩子的情况有个全面客观的把握,然后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跟老师交流。由于家长与教师的社会角色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不同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交流中很有可能产生矛盾。这时,家长如何处理最为关键。一方面要充分相信教师对于孩子的爱与帮助。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教育方式有疑问,可以大胆说出你的担心并从家长的立场提出建议,寻求帮助。不要带着情绪一味地挑剔、指责教师,这样不易于问题的解决。现在,年轻教师越来越多,他们也需要在教育孩子中成长与成熟,也希望家长给年轻教师更多的包容,在主动沟通中积极合作,共同教育孩子。良好的家长与教师关系,有助于孩子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沟通方式上,面谈当然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家长也可以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双方也更容易达成共识。但是,在老师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家长应该主动跟老师预约。这样老师会安排出时间,而且双方都有充分的准备,也会达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
另外,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如果没有时间面谈,可以通过电话和短信沟通,更可以通过网络聊天、E-mail的形式来联系。这些便捷的现代化交流手段方便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暴露的是家庭中的问题,有些更是直接指向夫妻关系的问题,因此建立良好、健康的家庭关系极为重要。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应形成教育共同体,统一战线,形成优势互补,助力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