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家长该怎样保障孩子居家安全

家居安全

2013年08月21日

 

整个学龄前阶段的孩子所表现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都是极其强烈的,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强迫阻止,凡事都说“不”,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而且孩子正常发展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整个智力的发展。我们可以在正面告诉孩子电器危险不能动的同时,用适宜的玩具转移孩子对家用电器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满足他们探索的需要。同时家长有必要对家中各个场所和用品进行安全排查,堵住那些完全可以预见和避免的安全漏洞。家庭常见高危隐患的解决策略有这样一些:

tangs-1

亲贝网配图

1.家具、柜橱、门窗使用儿童安全搭扣。

2.随时关好厨房的门。

3.将热水瓶放到孩子拿不着的地方;饮水机一般不开热水开关。

4.低处的电源插座要使用带儿童安全保护的,或移高位置。

5.不用空饮料瓶和药瓶装清洁卫生用品。

6.清洁卫生用品和药品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7.刀、剪等工具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8.不在未封闭的窗户旁放置可以攀爬的家具。

9.不给孩子吃果冻;各种干果也要在家长关注下食用。

10.在给儿童选择玩具时要注意分辨包装上标明的适用年龄说明。

说教与体验 因为安全教育的特殊性,所以说教的形式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有效。在给孩子讲道理时,正确的方法是面对孩子并要有眼神的交流,语气要平静并适当加重,语速不要太快,表情要适当严肃不能让孩子感觉是在开玩笑、做游戏。要让孩子通过你的语气和神态体会到事情的重要和严肃性。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体罚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因为孩子往往只记住了体罚本身的痛苦而不能正确地联系原因,特别是小年龄的孩子更是如此。另外,及时的说教才能让孩子将规则和事件联系起来记忆下来,“翻旧帐式”的说教毫无意义。

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让孩子通过体验来加深对安全的认识。比如抓住家人或孩子的同伴生病受伤治疗的时机,通过谈话和观察让孩子体会到受伤的痛苦,建立伤害与行为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认识。我们也可以抓住孩子的学习特点,以讲故事做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体会到什么可能会造成伤害和痛苦,我们应该怎样做。

规则与榜样

建立比如“厨房不是小孩子应该去的地方”这样的家庭安全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模仿性极强,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在比如饮食、睡眠、遵守交通规则等生活习惯上主动和自觉地按安全规则行事,可以潜移默化地给予孩子正面和良好的教育。

一致与强化

在安全教育中,家庭所有成员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必须保持一致。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家长还要积极寻求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及时与教师沟通,以免造成孩子心理和认知上的紊乱,影响良好安全习惯和行为的建立与巩固。

孩子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会比较差,而良好安全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家长要有耐心,注意随时督促和观察,经常提醒。当孩子一个好习惯、好行为出现时家长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和习惯。

+1

来源: 作者:wangrui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