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为何孩子总把老师的话当圣旨

上幼儿园

2011年03月22日

7岁的游游已经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晚饭后,全家的精彩"节目"就是围着游游,听他描述在学校一天的生活,这也是游游最高兴的时候,他经常模仿老师的口气给大家"上课"。

开始,游游妈很高兴。因为根据游游的描述,可以看出他上课时一定很专心,对校园生活也逐渐地适应了。但渐渐地,妈妈发现,只要游游说"我们老师说的……",家长就得马上照着去做,而且没有一点儿商量的余地。

比如,有一天,游游又回家来"宣读圣旨":"我们老师说,橡皮要用最普通的白橡皮,我现在用的橡皮是黄色的,得赶快换一块。

游游妈知道,老师这样要求是因为孩子们用花哨的橡皮上课容易走神。游游的橡皮也是素色的,应该没有问题;再看看已经指向8点的挂钟,便用商量的口气问:"明天买行吗?

"不行!"

没办法,游游妈妈只得穿好衣服,骑上自行车到两站地以外的一个超市去买。

谁知,当游游接过妈妈好不容易买回来的橡皮时,却毫不领情地扔在一边:"不是这块。"

妈妈奇怪地问:"怎么不是这块?"

"就不是!老师让买白橡皮,这上面有朵花。"

妈妈捡起来一看,唉,在橡皮一端印着一朵装饰小花:"没事的,这朵花不碍事,你们老师说的就是这种,""不是,就不是!"游游越说声越大,还一边哭,一边用手使劲儿地抠橡皮上的那朵花……

看到这儿,您是否想起了自己家里那个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孩子呢?其实,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可以说是人人皆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地位

孩子在上学前,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处于相对比较随意的状态。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感到上学后要求多了,老师管得严了。也就是说,上学后孩子需要面对各种规则,而教师作为这些规则的部分制定者与执行者,在学生心中有着巨大的权威性。

对老师的崇拜与喜爱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面前,老师是绝对的"智者",他的学识、谈吐,甚至身高、长相、打扮都会使学生注视。有时候,哪怕是老师的某个不经意的习惯性动作,都会被学生争相模仿。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前面的发帘长了,她随手从家里拿了一个小卡子别在前面。结果没过多久,班里大部分的女孩子都别上了各种各样的发卡。

另外,在众多老师中,孩子肯定会有所偏好,越喜欢的老师就越容易听他的话。比如有个孩子特别喜欢音乐老师。有一次,音乐老师对他说:"你这么瘦,一定是不好好吃饭吧?"那天晚饭,他吃得特别多,都已经塞了一嘴,还不停地把饭往嘴里送。

机械理解要求

孩子的理解力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最初他们对于大人的话,是用很机械的方式来理解的。老师说一就是一,他们既不会扩展,也不知变通。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有体会,对于刚上学的孩子说话一定要简单明确,不能说反话,不能有太多的假设,比如有个孩子总忘带东西,老师说了一句气话:"你再忘带东西就不用来上学了。"结果,有一天,那个孩子发现自己又忘带东西了,就真的跑回家,对妈妈说:"老师说我不用去上学了。

对家长教育的不满

琪琪是个很聪明,很要强的孩子,可是她妈妈总觉得她做得不够好,再加上平时工作很忙,所以对琪琪的态度经常很急躁。一天,琪琪妈妈又因为学习上的一点小事,对琪琪大喊大叫。琪琪突然跳上床,叉着腰,仰着头,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老师说,对别人要友好,大声喊叫是不礼貌的表现。"

安全感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两个重要的成长环境,家长和老师要求的一致性会使刚入学不久的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更具有安全感。如果在家和在校的要求经常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往往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好。

所以,当孩子对你说"我们老师说……"时,其实也是在期待你的态度,甚至可以说他已经为你做出了选择。这时过分坚持自己的主张,可能会让孩子心里发慌。

怕自己是个例外

孩子刚上学时,总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保持一致,迫切地想融入新集体。

一般说来,老师对布置完的任务,都会进行检查与评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能容忍自己哪怕有一点点的例外。一方面是他们会把老师的肯定评价看成是对自己的认可,另一方面是怕在群体中受到孤立。

 

作为家长,不管是因为上面何种原因,当听到孩子总说"我们老师说……"时,都应策略地去解决它。

1.把孩子的话听全、听懂

当你的孩子又开口说"我们老师说……"时,您不要马上打断他,而要让孩子把话说完。有些话一听就明白,但有些话就需要我们去思考一下,老师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孩子又在传达什么信息。

2.教孩子学会变通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机械地理解执行老师的话,那不妨因势利导,教他变通。比如,利利的老师建议孩子用“2B”的铅笔,可是利利写字时特别用劲,涂改后本子显得很脏,妈妈买来“HB”的铅笔让他试试,他却坚决地说:"我们老师没让换。"利利妈妈想了想就说:"你先用新铅笔写一页作业试试,如果老师说你有进步,你就拿出新铅笔,问问老师能不能一直用这枝铅笔。"事情的结果正如妈妈所料,自从利利换笔后,作业越写越好。

3.寻求老师的帮助

老师的要求是面向全班的,但每个学生又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当有些困难无法克服,而孩子又执意要做时,家长完全可以出面与老师沟通,取得理解与支持。有些孩子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完成作业,或无法坚持上课,心里又担心跟不上大家,家长就可以请老师做孩子的工作,解除孩子的顾虑。

4.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

如果可能的话,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开放日,家长学校,亲子游戏等活动。这么做,一方面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具体表现,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提供及时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会使您对学校,老师的工作有更多的理解,增进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

5.别和孩子拧着劲

在很多情况下,不要把顺着孩子简单地理解为妥协。有些父母眼里芝麻大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却是过不去的关,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很小的要求,孩子回家后,都会郑重其事地宣布。如果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问题,我们不妨满足孩子的要求。

+1

来源: 作者:红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