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幼儿园的孩子总是生气勃勃,教师随叫随应,高高兴兴地参加同伴的游戏活动,这就是集体保育的出发点。
孩子一过5 岁,他的自立性就更强了,作为社会一员,他会进一步融入到包括成人在内的人际关系中。他们虽然在智力上还不能理解成人的内心世界,但是却能够通过成人的表情语气来了解成人的情绪。早晨由于过于匆忙,老师没能修饰面部,孩子就会说:"老师,今天您没化妆吧。"如有心事放不下,孩子还会问"老师,您今天身体不舒服?"孩子们很会"察言观色"。所以,为让孩子生气勃勃,教师自己也要精神抖擞;为了让孩子觉得园内生活快乐,教师自己也要觉得上班很愉快。就像孩子需要宽阔的运动场和休息室一样,幼儿园或保育园的教师们也需要彼此关系的和睦、融洽。教师应该感觉自己是自由的,就像孩子王的支配使孩子痛苦一样,教师中的"头儿"的支配也会使教师心情不快,失去活力。
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感觉自己生命力非常旺盛。为此教师不应过度疲劳。
现在的保育园,由于母亲工作的原因,保育时间很长。从早上8 点到下午5 点,要求教师一直精神饱满地不停地工作,身体上是难以承受的。很多保育员病倒,就是这样超负荷工作的结果。为了维持现行的长时间保育,应该设法缩短保育员的工作时间,实行倒班制,以保证保育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要求保育员长时间照看孩子的母亲,也应该想一想,孩子的教师累倒了,孩子的教育怎么办?幼儿园或保育园,可有可无的事务过多。为了让教师专心教育孩子,应该另找他人负责事务性工作。如果不能马上做到这一点,也应该进行一下总体检查,看一看那些各种各样的记录,是否对孩子的保育的确有必要。把全体保育工作者召集起来,希望他们改正不必要的工作习惯时,双方的协商一定要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
为了维护教育工作者尊严,教师的打扮不应比同龄的女性差。现在日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报酬过低,教师们受到的劣等待遇,多多少少地扼杀着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幼儿教育界,不应该只想着"少花钱多办事"。
教育工作者彼此自由平等,教师在孩子面前才会活泼开朗。同样,如果教师不是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孩子,那么他们就会表现出失望情绪。往往是教师偏爱某个孩子,在教师自己察觉之前,孩子们就已经感觉到了。所以,教师不要"偏爱"而要"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