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佝偻病,现在的母亲们大概不会有什么印象,因为这种病现在几乎绝迹,所以母亲们从没有见过婴儿佝偻病的症状。佝偻病是一种由于体内维生素D 缺乏,而使骨骼生长障碍,从而引起骨骼变形的疾病。现在的婴儿一般是不缺少维生素D 的,即使是牛奶喂养的婴儿,因奶粉中强化了维生素D 的成分,所以也不会发生维生素D 不足。
早产儿比较容易缺乏维生素D,但现在医院里一般都给早产儿服用复合维生素,并指导母亲回家后不要间断,所以不会像从前那样出现维生素D 严重不足的婴儿。如果给早产婴儿拍骨骼x 光片,3 个月以前还多少可以看出一点佝偻病的迹象,但6 个月时再查,就会发现这种迹象已经自然消失。随着维生素D 缺乏症的消失,我们可以弄清一个事实:从前被认为是佝偻病的"症状",现在看来也并非都属于佝偻病。
消瘦的婴儿双臂向上举起时,可以看到一部分前胸肋骨(肋骨和肋软骨的分界处)像串珠一样凸起。有的婴儿胸廓下方像喇叭一样张开,最下面的肋骨明显向外突出。有的婴儿胸骨下部凹陷呈漏斗状,因此称此为"漏斗胸"。相反,还有的婴儿胸骨中央突起,呈"鸡胸"状。
在婴儿健康检查时,有时看起来发育正常的婴儿会被医生诊断为"乒乓头",很令人吃惊。在婴儿头部右后侧或左后侧(有时是两侧)大概相当于钱币大小的区间上,当用手用力按压时,会像乒乓球一样陷下去,这种现象并非病态,随着婴儿长大可以自然变硬。由于母亲平时从不用力按压婴儿的头部,因此很难发现这个问题,而看病的医生对婴儿检查却是非常认真的。他们发现在4 名婴儿中大概有1 名婴儿是这种情况。
虽然以前人们常把上述这些婴儿都诊断为佝偻病,但现在看来,最好还是把它看作是不同的婴儿,在各自的成长历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种骨骼形态。可是,在婴儿体检或医院诊察中,医生把发现的"扁平胸"、"漏斗胸"、"鸡胸"及"乒乓头"统称为佝偻病,并指示要给婴儿服用维生素D。
对早产儿来讲服用维生素D 是非常必要的,但尽管这样,也不能因婴儿恢复得慢而过量服用。早产儿喂牛奶的情况下,因奶粉中已经加了维生素D 成分,所以作为治疗用维生素D,每天不得超过400 国际单位。这是因为过量服用维生素D 会引起食欲不振、尿频、嗓子严重发干等不良反应。
用牛奶喂养的婴儿,可以说不会发生佝偻病。而出生在北部深秋季节的婴儿,如果只喂似乳,就有发生佝偻病的可能。因晒不到太阳,皮肤没有制造维生索D的时机,加上母亲的食物中缺乏维生素D(奶油、蛋黄、多种维生索摄取不足),这种情况下婴儿就易患佝偻病。但由这种原因引发的佝偻病症状比较轻,一般只有通过x 线骨骼拍片才能发现。所以,在冬季日照时间短的地域出生的婴儿,如果是用母乳喂养,母亲每天应服400~800 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含多种维生素的复合制剂或单独的维生素D 剂都可以。让婴儿充分接触室外空气,进行必要的锻炼,是预防佝偻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