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婴儿消化不良有哪些反应,要怎么处理呢

0-1岁疾病

2011年03月15日

在3~5 个月期间,婴儿的"消化不良"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因为这个期间的婴儿没有吃什么不易消化的食物,大部分婴儿只是吃母乳、牛奶和果汁。开始练习用勺的婴儿,也只是吃一些菜汤、清汤和面条汤之类的东西,而这些都是易消化的营养食品。这里所说的"消化不良",几乎都是指婴儿出现"稀便"的情况。大便里带有颗粒状物,并混有黏液,大便由黄色变成绿色,由有形便变成水样便,次数增多。这时如果去看医生,常常会被诊断为"消化不良"。可是,仅仅以便的形态判断婴儿的消化是不准确的。我们是在养育婴儿,所以最重要的要看婴儿的状态。婴儿的情绪与平时完全一样,爱吃奶,不发热,体重增长正常(每天平均增长20 克),这就说明"稀便"对婴儿是无关紧要的。实际上,婴儿常常在没有任何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出现"稀便"。母乳分泌量突然增多,或牛奶过量,或果汁种类改变等都经常会导致大便的次数增多、水分增加。如果考虑到这些原因,并能排除这些原因,婴儿就能很快恢复正常。

"稀便"最麻烦的是,在不知不觉中痢疾杆菌或病原性大肠杆菌进入婴儿喝的牛奶中,进而侵入体内引起的肠炎而出现"稀便"。如果是这种情况,婴儿会有异常的表现,如发热、不如以前爱吃奶、吐奶、笑容消失、体重骤减等症状。

但是只要在配制牛奶和果汁过程中严格消毒,就不会染上痢疾杆菌或病原性大肠杆菌。而母乳喂养的婴儿还没有吃果汁时,可以说绝对不会发生细菌引起的腹泻。

只要母亲对自己调配的牛奶和果汁有信心,即使是"消化不良"也大可不必担心。

夏季,如果母亲自己在2~3 天前开始腹泻,在喂奶前必须将手彻底洗净,否则易使病菌侵入婴儿体内。不过,细菌引起的腹泻用抗生素可以治愈,因而腹泻不会延续很长时间。

延续较长时问的"稀便"大都是因母亲过分小心所致。开始出现无原因的"稀便"时,母亲非常惊慌,将至今为止的母乳与牛奶混合喂养改成只喂母乳(不仅母亲,医生也这样要求),想等婴儿大便正常后再给加牛奶。可是"稀便"一直不见好转,不得不只用母乳坚持。这样一来,"稀便"往往要持续1 周以上。如果有"稀便"的婴儿状态很好,可以逐渐增加牛奶量,慢慢恢复原来的喂养方法,这样大便不久就会恢复正常。一般来讲母亲是不容易下这个决心的。吃代乳食品的婴儿出现"稀便"时也是一样,停掉代乳食品而只喂牛奶,"稀便"不会立即改变,只有在恢复代乳食品以后才能逐渐恢复。如果婴儿无异常,较轻的腹泻不改变原来的喂养方法也同样能治愈。当出现腹泻的婴儿精神很好,只是因饥饿才哭闹,这时如果母亲只喂母乳或只喂稀牛奶,腹泻就会持续下去,通常把这种腹泻叫做"饥饿性腹泻"。在11 月末到第2 年1 月这个期间,8~9 个月至1 岁零3~4 个月的婴儿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腹泻。但即使邻居的孩子得了这样的腹泻,也不会传染给3~4 个月的婴儿。

+1

来源: 作者:liq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