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或者在小区里玩的时候,孩子经常挨小朋友的拳头,可他却从来不还手。你怕他吃亏,甚至担心长期下去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为什么不反抗呢?
他比较内向
内向的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往往表现得有点畏缩,缺乏勇气,遇事经常不敢据理力争。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而且还不敢反抗。
怎么办?
经常受欺负,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消极的心态,变得更加胆小、退缩。你要引导孩子重视自己的感受,敢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最重要的是,增强他的自信心。在家里,你就要鼓励孩子大声说话,很多事情要和孩子商量,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你要教他怎样保护自己。比如告诉他,如果有小朋友想打你,你可以愤怒地盯着他的眼睛看,警告他不许打人,或者直接把他的手推开;如果小朋友真的打你了,你又打不过他,那就去告诉老师。
他很宽容
有的孩子天性比较乐观,不喜欢跟别人斤斤计较。这样的孩子通常和别人打不起架来。孩子这样宽容大度,真的很好。不过,当他挨打的时候,你也要教他保护好自己。
怎么办?
很多小伙伴在一起,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孩子间的打打闹闹是他们相互了解和相处的一种方式。孩子本身并没有小摩擦、大冲突的概念,是家长对待这些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使孩子逐渐形成这种意识的。如果孩子本身不计较,成人就应该淡化孩子间的冲突,并且告诉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正确方法。比如,要是喜欢某个小朋友,就不能用拍、推、打等不文明的行为来表现;要是想玩别人的玩具,可以先找对方商量,或者用自己的东西和别人交换;允许别人玩自己的玩具,但不许他抢等等。
你既要让孩子知道,小朋友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原谅,但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要学会对别人的侵犯表示不满,比如用愤怒的眼神直视打人的孩子,同时严肃而语气坚决地说:“不许你再碰我!”必要时可以回击。
他被过度保护了
一看到孩子受委屈,你就忙着出面给孩子“出气”;或者怕他再吃亏,就限制他和小伙伴交往。其实,你的“保护”会让孩子失去很多独自面对和解决冲突的机会,让他变得更加不合群,甚至对别人充满敌意,以后挨打的机会可能会更多。
怎么办?
孩子间的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不是太过分,你就不必看得很严重。不要因为孩子被人欺负,你就出面解决。不然的话,他以后就会依赖你,你不在的时候,他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孩子最终是要自己走上社会的,你总不能每次都替他出面吧?也不要因为孩子被人欺负,就限制他和小朋友交往。孩子正是在“打打闹闹”中,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尽可能不要参与孩子间的冲突,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在摩擦中学会交往。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经常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你要及时将情况告诉老师,引起老师的注意,并且和老师沟通,怎样避免再发生这样的事。遇到特别爱打人的孩子,你不要亲自出面对那个孩子进行训斥、恐吓,也不要直接找他的家长交涉。最好请老师帮助你协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