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又到了“贴秋膘”的时候啦!不少人认为,进入秋天后就该多吃肉、多进补,为寒冬储备能量。这一源于物质匮乏时代的生活方式,是否仍适合现代的我们?在此,普陀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沙雯君副主任医师为大家带来科普解读~
盲目进补不可取
古时夏季体力消耗大、营养不足,秋季进补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抗寒能力。
然而,现代人夏季多在空调环境中,体力消耗有限,高糖冷饮及熬夜等习惯反而易导致“夏胖”;冬季保暖已有充足设备,不再依赖体内脂肪御寒。
此时若仍盲目进补,不仅易体重超标,还可能增加消化不良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现代人体质与古时不同,纯虚寒体质较少,更多的是湿热、痰湿或气郁体质。
盲目进食油腻滋补之物,不仅难以吸收,还可能加重体内湿滞,导致“虚不受补”,出现腹胀、口干、易疲劳等症状。
秋季如何科学养生?
01
重在“防燥润肺”。
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津,建议多选用滋阴润肺的食材,如梨、百合、银耳、莲藕、芝麻等。
02
健脾和胃,温和调养。
脾胃为后天之本,入秋后可适当吃山药、薏苡仁、南瓜、小米等健脾益气的食物,推荐以粥、羹等形式进食,更利吸收。
03
配合运动,平衡身心。
秋季适宜进行快走、太极拳、瑜伽等缓和运动,有助于气血畅通和新陈代谢,避免能量过剩。
养生不可千篇一律,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
转自:健康上海12320

            
      
                    

产品与服务
                        
关于亲贝网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