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得中医养生长期以来都是大众关心的健康话题。俗语有言“秋冬进补,来年打虎”,关于秋冬时节的养生门道,管志敏也点拨了一二:“秋冬养生的一大原则就是遵循《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秋冬养阴’,即秋冬自然界阳气收敛,阴气旺盛,人体应顺应‘秋收冬藏’的规律,养收养藏,将能量和精华储存于体内,为来年健康打下基础。”
在起居方面,充足的睡眠是最好的养阴。秋季遵循“早卧早起”,冬季应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阳气与阴精的修复和蓄积。睡前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也是顾护阳气、引火归元的好方法。
在饮食方面,多吃“柔润”之物。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烧烤油炸等易伤阴液的食物。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山药、芝麻、蜂蜜等。此外,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等有助于补肾,也可适量食用。秋冬季的阴气渐盛,阳气就明显相对不足,对于本就阳虚怕冷、手足冰凉的人群来说,此时也要适当温阳,可多吃些羊肉、牛肉、鹿肉等温热性食物,以及核桃、板栗、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枸杞炖鸡等,以温补肾阳、增强体质。
在情志与运动方面,当静心养神,保持适度运动。秋冬季情绪易低沉,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悲秋或过度兴奋,做到“神气内敛、精神内守”。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相对和缓的项目,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津液过度耗伤。
转自:南湖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