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刘先生4年来曾多次因心肌梗死接受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今年8月又因为“躺不平、气不够、脚肿和咳不止”四个症状入院,被确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五病房医生李冰玉提醒:冠心病患者切勿认为“做完支架就彻底无忧”,术后长期管理才是守护心脏健康的核心。
“水泵”异常会引发系列症状
李冰玉称,心脏支架的作用,是“救急”,不是“治本”。心脏支架手术就是撑开已经严重狭窄的血管,让血液能正常流通,避免心肌因供血不足而坏死。如果以为装了支架就万事大吉,不听医嘱继续抽烟喝酒,不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疾病,不遵医嘱规律用药,那还可能出现新的堵塞。
心脏就像一个水泵,日夜不停地将血液泵到全身。当“水泵”累了、没劲了,或者出现问题了,泵出的血液就会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导致血液“堵”在肺部或身体其他部位,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躺不平:夜间睡觉需要垫高枕头或被迫坐起来才能呼吸,这叫“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气不够:进行以前能承受的轻微活动(如走路、做家务)时,出现明显的胸闷、气短,耐力下降。
脚肿了:双脚、脚踝、小腿出现凹陷性水肿,一按一个坑。
咳不止:频繁干咳或咳出白色、粉红色泡沫痰。而上述这些症状也全部是心力衰竭的表现。
做好八件事是关键
心力衰竭意味着心脏衰竭,但患者生存期与术后管理密切相关。李冰玉结合刘先生案例,总结出心衰患者及支架术后人群必须做好的8件事:
1.改变生活习惯
要想血管不堵,一定要改掉大鱼大肉、久坐不动、经常熬夜等习惯。
2.重视心衰早期信号
支架植入数月后,刘先生出现了气短、心悸、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这是心脏功能减退、走向心衰的警报。但他当时未给予足够重视,直到症状严重才就诊。
3.用药要严格遵医嘱
刘先生在术后用药上很随意,这是最危险的一点。支架术后预防心衰的治疗是一个“组合拳”,每种药物作用不同,需医生精密调整。严格遵医嘱服用所有药物,这是生命的保障。
4.合并症需严格控制
控制血压/心率。将血压控制在小于130/80mmHg以下,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左右。
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监测血糖。
心肾是一家,心衰会伤肾,肾不好又会加重心衰,形成恶性循环。这更需要严密的监测和药物调整。
5.运动要讲究方法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地运动,而不是完全静养。
6.学会识别心衰加重的“警报”
出现这些症状立即就医。
体重骤增: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
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需要垫高枕头或坐起。
水肿:双脚、脚踝、小腿出现浮肿。
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即感疲劳、气促。
7.做好生活管理
限盐限水:严重心衰者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液体摄入量遵医嘱。
戒烟/降胆固醇。彻底戒烟,并将低密度脂蛋白严格控制在1.4mmol/L以下,甚至更低,以稳定斑块,防止支架再堵。
8.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6个月、1年要进行心电图、血脂、血压、心脏彩超等检查。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立刻就医。定期回心脏科复诊,让医生评估病情、调整方案。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
转自: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