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小儿多汗用中西医该怎样治疗

1-3岁护理

2011年05月23日

中医讲气血,西医讲细菌,中医看经络,西医看器官。中医、西医虽然基础理论不同,但治疗的目标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孩子病了,如果需要紧急抢救,最好先到西医儿科去急救。

而一般的疾病,尤其是病毒性感染的疾病,如大部分传染病、感冒、咳嗽、流感等,中药有较好的疗效。孩子的胃肠疾病,像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儿童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也特别适合应用中药治疗。

应该说中西医治疗是不冲突的,是可以互补的。亲贝网(http://yuer.qinbei.com)育儿专家表示,下面是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的症状,中西医有他们不同的处理方法,也许你能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小儿多汗

■ 中医处理方法:

中医认为孩子多汗分为三种:一是由于衣被过厚,有些老年人爱捂孩子,造成孩子常出汗。或是孩子饮食不合理,总吃些油膩的东西,这种现象只需调整饮食即可。二是,由于某些疾病造成的出汗。常见的疾病有佝偻病、结核病、心肌炎、风湿热等。将这些疾病治好自然不会有多汗现象。三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病后体力不支,经常感冒体虚,或是饮食不调损伤脾胃,造成宝宝肝腺分泌功能失调,出现盗汗、自汗。最好用中药调理。

■ 西医处理方法:

西医一般根据化验结果和是否有其他症状来判断孩子有何疾病。例如1岁左右小婴儿多汗,再伴有烦躁、夜惊、出牙晩、走路晩、肋骨外翻、方颅时,医生诊断为佝偻病(俗说缺钙),补充钙剂和里肝油(维生素D),出汗就能好转。有些孩子夜间盗汗,若伴有低烧,食欲减退、消瘦、干咳,检査血沉增高,PPD阳性,可能是由于结核感染造成的盗汗,应该按结核治疗,盗汗就能减轻。还有的心肌炎患儿也有多汗症状,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卷怠无力、胸痛憋气、心悸等,可以化验心肌酶谱、做心电图等,如果是心肌炎造成多汗,应该按心肌炎治疗。

■ 中西医结合处理方法:

为了确保及时、准确地判断出孩子的病情,中医会利用西医先进的检测技术,比如验血、心电图等。

中西医在治疗方法和用药上二者虽然有所不同,但治疗同一种病的原理和效果是相同的,比如孩子缺钙,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最终都是使孩子达到健康的目的。

+1

来源: 作者:晓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