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园内的孩子自始至终保持心情愉快,保育员必须不断留心观察。身体不舒服,孩子情绪就不好。早晨,接管孩子时,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神色,确认他是否正常。平时越接近孩子,就越清楚孩子的神色形态。因此,清晨进行"望诊"的人,不应是钟点工,而应是熟悉孩子平时情况的保育员。
因为有时需要倒班,所以保育员不但要记住自己负责的孩子的情况,也要和别的保育员负责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情况。
孩子气色和情绪不佳,有时是由于过度疲劳。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的保育园,无论保育员多么努力,环境总是会把孩子弄得很疲劳。保育室过于狭小;1名保育员负责的孩子太多;1 岁半孩子,有的还需小睡两次,可由于周围太吵只能午睡1 次。可见,除保育室之外,无论如何还需要1 个午睡室。
在妇女参加工作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国家,母亲上班前一般不让孩子匆忙地吃饭,而是在保育园吃早餐。早上7 点钟入园8 点至8 点半吃早餐;8 点半至9 点半娱乐;从9 点半至12 点左右午睡。在1 岁至1 岁半的孩子午睡时,1 岁半以上的孩子就被带到园外散步。午后,所有孩子都午睡,睡后洗澡。日本也是根据季节不同而不同,一般说午后洗澡能睡得更香。但是,有浴室(要有很宽敞的更衣室)的保育园极少。
保育园内的庭院也小。1 岁半左右的孩子喜欢自己走路。把这个年龄的孩子带到园外散步,这在城市的保育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是周围安全的农村保育冈,由于保育员人手不够,出去散步也不能实现。终日被关在保育园内,孩子的心情怎么可能舒畅呢?保育园应该进行大小便训练,但在便盆少的情况卜,训练就会推迟。如果孩子身上的尿布经常是湿的,他自然会不舒服。好吃的零食会让孩子高兴,如果让孩子吃粗劣的食物,他就会不愉快。
如此看来,现在的保育园环境,很多都不具备创建快乐集体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在保育方面存在着缺陷。那么,是否可以说在如此恶劣条件的日本保育园,所有的孩子心情都不快乐呢?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和那些没有小朋友、被关在家中狭小房间内的孩子相比,保育园的孩子还是快乐的。这是因为保育员们付出了超人的努力,达到和孩子们真正地沟通,并使孩子之间也成为快乐的伙伴。能够做到这一点,多数也得到了母亲们的理解、支持和承认。以"人和"的优势弥补"地不利"的劣势,就是日本保育园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