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和宝宝一起认识我们的祖国

1-3岁护理

2009年11月12日

对宝宝而言,“祖国”可能是个太抽象的概念。不过,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一些与中国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从现在开始,帮助他认识、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文/朱田田 

中国

我们祖国的全名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一般简称她为“中国”,英语叫做CHINA。从地图上可以发现,我们中国版图的形状,就像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大公鸡。在公鸡形状之外,中国还有很多的岛屿,其中最大的岛屿叫做台湾。中国有世界第3大的面积和世界第1多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他们有各自的服装、语言和生活习惯。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国旗

每个国家都有一面作为国家标志的旗帜,叫做国旗。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这是一面红颜色的旗子,在它的左上角有1大4小共5颗黄颜色的五角星。我们在很多建筑物和重要场合上,都能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

国徽

国徽也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我们中国的国徽是红色和金黄色构成的接近于圆形的徽章,徽章的中央有五星红旗和天安门的图案,四周是齿轮和谷穗的图案。我们可以在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法院等建筑物上,以及警察叔叔帽沿上的警徽中、运动员叔叔的比赛服上见到这个标志。

                                                                                                                                                                                             《父母》杂志 2007 第10期

 

 

国歌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精神的歌曲,我们中国的国歌叫做《义勇军进行曲》,每到升国旗仪式、国家间进行体育比赛和重要的会议时,都要演奏或者演唱国歌。所以,每一个中国的小朋友,都应该学会唱国歌。

天安门

天安门是我们祖国的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它是北京甚至中国的象征,已经作为图案标记在国徽上面。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城的正中央,天安门城楼红墙、金瓦非常壮观,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很多重要的活动,都选择在天安门进行。

长城

长城,就是一串很长、很长的城墙,它有多长呢?按照你和爸爸妈妈散步的速度,每天不吃不喝不睡觉的话,也要走上两个月才能从头走到尾。古代人修建长城是为了抵挡敌人的入侵,今天,长城已经没有保卫安全的作用了。它已经和天安门一样,成为我们中国的重要标志。很多人只要提到中国,就会提到“万里长城”。在英语里,长城被称作“the Great Wall”。

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朝代之一,是被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期。因此,在世界各地,中国人又被称作“唐人”,中国人集中生活的地方被称作“唐人街”,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中式服装从近些年开始被称作“唐装”。

                                                                                                                                                                                             《父母》杂志 2007 第10期

 

 

这个龙不是恐龙,是中国龙。这种龙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古人们幻想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神奇力量的动物。龙长有牛的头、鹿的角、鱼的麟、鹰的爪……它能够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时隐时现。中国古代的皇帝认为自己的是龙的化身,中国人也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打扫卫生、置办“年货”(也就是鸡鸭鱼肉、糖果烟酒、服装鞋帽和礼品等)、贴窗花、放鞭炮、包饺子、吃年糕、熬夜守岁、全家团聚、走亲访友……反正就是所有人都去做最开心、最高兴的事情。

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它只在我们国家四川、陕西和甘肃的一些深山老林中生活,其它国家都没有,所以它是我们中国的“国宝”。正因为这样,我国政府会把大熊猫作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那些友好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国家的很多重要活动都会选择大熊猫作为“吉祥物”。想想看,你都在哪里见过大熊猫的形象呢?

2008年奥运会

奥运会,也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综合性体育大赛。它每4年举办一次,全世界追求和平、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的人们都会在这时聚集在一起,进行比赛,增进友谊。明年,也就是2008年的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将要在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举行。到时候,你可以作为小观众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比赛,为运动员加油。

                                                                                                                                                                                             《父母》杂志 2007 第10期

 

46 +1

来源:苏颖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