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孩子习得性无助,源于家长的教育方式

生活习惯

2020年10月05日

  在我国,大部分家长都很难做到和孩子和平平等相处,尤其是不能好好说话,习惯性地采取“打压式”教育,似乎这样才能管住孩子。

  比如,孩子考好了,怕他骄傲,要敲打敲打,孩子没考好,家长更是火冒三丈,“你怎么搞的,怎么这么笨”这种话就脱口而出了。

  很多家长工作忙,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很少,更别说心平气和的陪孩子总结考试失利的原因了。

  而长期被父母批评、责骂,听不到鼓励的孩子,慢慢就会觉得真的是自己不行,表现差,时间久了孩子真的会变“笨”。

  有一种孩子“笨”,叫做“习得性无助”,他们因为心理状态的问题,什么都说不会做,成为父母眼中的“笨”。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对现实无望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不求进取,自暴自弃的行为状态。

  造成孩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成绩不理想的长期积淀,有家长多次的打击,有孩子对自己不正确的评价等等。

  “习得性无助”带来的负面影响

  低成就动机

  对一件事抱有极大的热忱,做事的时候动力十足,精益求精,这类孩子属于有高成就动机的人,乐意去做有意义的活动,并积极获得满意的结果。但是“习得性无助”的孩子,成就动机低,对失败的畏惧大过对成功的渴望,会对现实无望。

  低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关系到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低自我概念的孩子往往表现得自卑、悲观。在学习上,消极对待,在以后的交友和工作中,容易自我否定。

  消极成为定式

  “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看不到的地方已经遭遇了很多失败,如果这时他再受到家长、老师的消极评价,就会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再面对相同的问题,他们也不会积极变通,寻求改变,而是会继续用消极的方式面对。

  低自我效能

  “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怀疑,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到,经过一番挣扎,选择放弃,认为自己放弃,连尝试都不想尝试,这就是孩子不自信、焦虑的表现。遇到困难,首先想得是放弃,而不是挑战和尝试,面对挫折,往往很容易就放弃。

  “习得性无助”的孩子

  受家长影响最大

  长期遭遇失败

  就像前面实验中被电击的那只狗一样,孩子在开始的时候也都努力过、挣扎过,但最终没有成效,后来他们就容易自我怀疑、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觉得就是自己笨,没有能力。

  家长的多次打击

  经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还要面对批评和嘲讽,而批评和嘲讽的人还是自己的父母,次数多了,孩子也就信了,为了避免被批评和嘲笑,孩子也就放弃努力和改变了。

  无法正确归因

  成绩不理想有很多原因,是题目太难,孩子做题不够仔细,还是学习方法不对?但是一般孩子无法多方面考虑问题,就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笨”“智商不够”。

  如果这时家长再不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再火上浇油骂孩子“笨”,这样孩子就认为是自己不聪明,努力也改变不了。

  父母应如何帮助孩子

  避免“习得性无助”

  帮助孩子正确归因

  不管是考试成绩不理想还是其他事情失败,这些不代表孩子智商低,家长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原因很重要,而不是一味责骂。

  找到原因,对症下药,积极鼓励孩子尝试和改变,提高他们的西信心和归属感,而不是给孩子贴“笨”“没用”“废物”的标签。

  教会孩子一些技巧和方法

  任何事情都讲究方法,不管是简单的打扫房间还是其他事情,学习更是一项付出就会有回报的活动,包括学习到知识,也包括学习的精神。

  当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时,家长应该多给与一些鼓励,如果家长能力有限,不妨请老师帮忙分析。

  家长教给孩子遇事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自责,对孩子终身受益。

  家长注意评价方式

  虽然为人父母,但是也要学会尊重孩子,动不动骂孩子笨,很伤自尊之外,孩子也会真认为自己笨、不聪明。

  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妨制定合理的考试目标,当孩子达成后给与表扬和鼓励,分阶段目标法,孩子不仅能收货慢慢的成就感,还变得敢于挑战、乐于挑战。

  信息来源:丽家宝贝

+1

来源:亲贝网整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