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把握与孩子共同探讨交流环节非常重要

幼教动态

2014年07月22日

参与中法合作项目“做中学”的研究我熟悉到科学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能动的--观察、怀疑,并查明某些事情的改变会引起什么发生……”。同时,从“做中学”的10项准则中我体会到:珍惜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启发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的情况;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利用学校四周的大学和工程师等等将是转变我们传统科学教育的要害!

在与孩子们的共同研究中我还积极地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交流我们的实验--我发现:作为教师,把握与孩子共同探讨交流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一.与孩子共享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做中学”更多的是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体验科学家的工作,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实验最终总有成功与失败作为教师,教师只有明确地意识到“实验中孩子会有许多错误!”、“实验中孩子有出错权!”才能在探讨交流过程中给孩子情感上的理解与宽容,给孩子操作上充足的时间答应重来,促进其不断思考。

二.在倾听中了解孩子实验的所思所想

我们都认同每个孩子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事实上,就是因为有差异的认知结构、有差异的经验与能力最终导致了孩子们在实验中出现截然不同的构想与验证。于是,在探讨交流过程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观点,我则仔细倾听,倾听--成为我了解孩子们所思所想的必要手段!

我在倾听的瞬间辨析着每一个孩子的相关经验,并且在梳理中确立了深入探讨的主题。

三.在鼓励中营造孩子之间的生生互动

“做中学”强调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背后,真正培养的是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倾听习惯、怀疑精神、语言表达……所以,在与孩子们共同探讨交流实验的过程中,我首先尝试引导孩子们倾听同伴的发言,并鼓励孩子之间相互提问、共同讨论--孩子们围在一起,相互发言。我还尝试通过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来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我发现,提供这样的“舞台”有助于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四.在追问中引导孩子探究实验中“小科学”

我在与孩子们探讨交流时经常会引出一些问题诱导孩子去探究。如:在实验“让热水快快变冷”中,我就在与孩子们的探讨交流中不断追问孩子“捏着冰的手怎么会变冷的?”、“手捂住水杯,水杯中的热水怎么会变冷?”、“为什么冰冷的手捂住水杯又会慢慢变热?”……在教师不断地追问中孩子们一点点地道出了“是冰将严寒传给了手……手又将严寒传给了水杯……”

在大量的实践中我发现要引出孩子的思考,教师首先要善于追问,在追问中引导幼儿去发现实验中的“小科学”;其次,教师要善于诱导孩子去发现不同的观点--不同观点会产生争论,可引发孩子探究的爱好;再有,教师要学习让孩子们经常感到震动,孩子会在震动中思考诸多的为什么。

五.在“意犹未尽”中构想下次实验的计划

在与孩子们共同探讨交流实验的时候,我还经常会告诉孩子们下次实验的内容,这对于那些喜欢做科学实验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诱惑”,有的孩子会兴奋地讨论起来、有的则会回家找来了相关的书籍或资料、有的甚至为实验作一些物质预备、有的则翘首等待着……

总之,在“做中学”的探讨交流过程中,教师善于把握“机会之窗”,不仅能帮助孩子构建知识,熟悉“身边的小科学”,还能促进孩子们合作学习、大胆交流等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幼儿的成长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

+1

来源: 作者:王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