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各大国幼儿园对孩子如何培养

幼教动态

2014年03月26日

国外幼儿园怎样培养孩子?

1. 美国:孩子练动手能力

美国幼儿一般年满3岁,如果能够大小便完全自理,能够自己吃饭就可以顺利入园,否则会被劝退。

美国幼儿园的教师通常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曾在儿童教育学或初级教育学等专业学科获得过学位,或有较丰富的儿童教育实践经验。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

6月底幼儿园的学年已经结束,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记者看到一份3岁幼儿夏令营的内容安排,包括戏水、烧烤、模拟食品大排档做生意、制作柠檬汁打折广告牌等,趣味十足。

2. 澳大利亚:孩子玩好最重要

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基本上幼儿教师与儿童的比例不会超过1:10。这些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

幼儿园鼓励孩子们自己进食,自己穿衣服,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同时还为他们提供反映多种饮食文化的食物。幼儿用餐时,至少有一位成人坐在幼儿身旁,边用餐边谈话,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

总体上来说,让孩子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年纪大一点的孩子,老师还会带他们出去做游戏,去动物园、博物馆、水族馆这些地方参观,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触摸来感受这个世界

3. 英国: 培养孩子主体性为目标

在英国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观念,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比如,在读故事书的时候,让孩子装扮角色来演绎故事、理解情节、体验人物感情;在解释“浮”和“沉”意义的时候,让孩子在水盆里摆放塑料片、铁片、纸片进行观察;用娱乐性软件,让孩子在电脑上通过游戏认识形状、数量,学习下棋、走迷宫等……充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在活动中,老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给予很高评价。

4. 挪威:什么都不教

挪威的幼儿园以“什么都不教”而闻名于世。幼儿园总的方针就是尽量让孩子们出去玩,接触阳光和大自然,在自然的环境中玩耍成长。在幼儿园里,从不给孩子上文化知识课,也从不要求所有的孩子做同一件事情。

孩子们表面上看来,只是单纯地在玩,事实上却并不完全如此。幼儿园会按孩子大小分成两个部,每个部都会配备一名熟悉儿童心理、专门学习过儿童教育的幼儿教师,每个教师配备两名助手。开始玩耍前,老师会把孩子集中起来,告诉他们,今天要做什么事情,并让他们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才去玩。孩子在玩中学到了各方面的知识。他们亲近了阳光和自然,明白了与伙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而且,在这游戏中,老师也会教一些文化知识和文明礼貌行为方式。

挪威的幼儿园也并不总是让孩子玩,每周老师都会带孩子们出去两次,去公园、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地方,让孩子享受艺术的熏陶,如果有些孩子对绘画、音乐或其他事情感兴趣,老师还会给他们特别的指导和鼓励。

澳大利亚游泳冠军索普曾对记者说,当他去中国,看到中国的家长让三四岁的孩子去锻炼游泳,并告诉他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像他一样的游泳冠军时,索普坦言自己“着实吓了一大跳”。因为在他看来,那个年龄的孩子的任务就是玩。自己在那么小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强迫他干什么,无论是上幼儿园,不上幼儿园;选择游泳,或者不游泳,都是在“玩”,没有任何目的。

5. 日本:学会“笑”和“感谢”

日本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问教什么,答案永远也想不到———“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教学会说谢谢”。开家长会的时候,不会有一个家长讨论孩子学会认字了、数数等内容。大家说的是:这个孩子,学会整天笑了;这个孩子,学会使用敬语了;这个孩子慢慢自己能上校车了;这个孩子,今年特别像大哥哥了。

一年到头数不清的活动、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观察多少次动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捡橡子、打年糕、开运动会、为社区演出、宿泊、过园节、开发表会、去拜寺庙、作品展,反正是名堂多多。总之,结论是:生命在于活动!看这些安排时,完全看不出他们教了什么知识。在活动总结上大多写着:培养孩子感激的心,培养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培养孩子交好朋友等等。

+1

来源: 作者:尹松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