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是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承担着培养职前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重任,而且对大学生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信心和技能意义重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对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实现互动教学。该课程取得了明显的教改成果。
理论教学紧跟前沿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学前教育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迅速,我们选用最新教材,补充最新理论,使学生把握学前教育的规律,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备初步的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及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能力;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把握与家长沟通合作的形式和策略等。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采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建立网上教学平台,向学生推荐阅读书刊、参考资料、学前教育网站,网上自主学习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和应用。创建优质高效、课堂。
鼓励学生开展多种途径的自学,并进行开拓性学习。学业评价实行模块化阶段性考核评价方案,在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之外,增添课外考试内容,在学期中间结合讲述的主要理论和当前学科的新进展,给学生布置多种综合性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并查阅资料,受到学生好评。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在校内进行模拟教学。同时适应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将学生实习主要放在第五、六学期,实现实践与就业紧密结合,让学生尽早定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科研与教学相长。
2、运用重点讨论法、活动分析法、案例法和网络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配合问答、演示、讨论、教学实践、活动分析、课前阅读和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形式。有些教学方法颇具特色,如重点讨论法、活动分析法和教学实践法。
(1)重点讨论法。
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约5-10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进行演讲,教师给予点评,以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和表达能力,体现师范性特点。
(2)活动分析法。
要求学生利用学前教育学原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求从目标、准备、过程作出评价 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理论的应用能力。
(3)案例法。
就教育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或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从学前教育学视角进行分析思考,形成多视角学前教育学观念,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4)教育实践法。
在讲到幼儿园教学和课程的内容时,要求学生根据幼儿园教学原则和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并实践参与,以丰富课程学习内容,使学生提前感受幼儿教师角色意识,接受专业思想的教育,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5)鼓励或吸引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促进学生能掌握扎实宽厚的学前教育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特长与潜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