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虽小,却是每个家庭的重心。“中国式学前教育”的悖论是,一方面全家人众星捧月,对孩子聚焦了太多的关注和呵护;另一方面,因为学前教育既非义务教育,也非学历教育,其专业性、不可代替性又往往被低估,甚至被认为“看看孩子”而已。同时,优质幼教资源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嗅到“商机”的各种机构推出的似是而非的概念、理念层出不穷……而这又让新手爸爸妈妈们常常陷入焦虑、盲目的怪圈。
近日,市教育局“对话青年教师·走进基层学校”来到苏州新区实验幼儿园,教育主管部门的局长、处长们与来自大市三十余所幼儿园的50名幼教老师面对面,分享“摇篮孕育成长”的话题。国内顶尖幼教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理事长虞永平教授现场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更让老师们觉得受益匪浅,本报记者也就一些热点撷取专家智慧,供家长参考。
幼教老师能歌善舞会弹琴——远不够格
弹琴、唱歌、跳舞和一定的美术功底,是许多人印象中幼儿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事实上,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中、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这些也往往被视为“重头戏”,但虞永平教授指出,解读孩子的能力才是幼教老师最重要的基本功。“这才是幼教老师的专业性、不可替代性。”他说,现实情况中一些小学老师、中学老师转岗去做幼儿园老师,总以为应该“绰绰有余”,实际上适应期会非常长,“一开始可能连班级秩序都无从下手”。解读孩子的能力如何培养?需要静下心来倾听、观察、欣赏、反思和积累,“因此,我个人觉得比赛并不是幼教老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虞教授还特别强调了如今的幼教老师要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孩子们好奇心十足,幼教老师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去应对,激起孩子们对于自然、生活的热爱。”他建议幼儿园老师要做“大教师”,不但学历层次要再上台阶,在专业态度、知识结构、理论支撑等方面都要有大视野。
幼儿园里老师“阴阳失调”——无需纠结
近年来,“男幼师”的话题备受关注。尽管我省从2010年起率先开展五年制幼儿师范男生免费教育试点,但“男幼师”奇缺、幼儿园里老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如此情况是否不利于孩子人格和性格的健全发展?有的家长甚至担心:在“女儿国”中长大的男孩子正变得胆小、温顺,越来越“娘”。
对此,虞永平教授认为家长不必过于纠结。根据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耐心细致的女性显然比男性更适合做他们的老师,幼儿园里女教师多非常正常。“男孩子的性格里的阳刚气,诸如勇敢、正直、担当等品质,更多的还是应该通过设计的活动、课程中磨练养成,而不是非要有个男老师。”
对于免费“男幼师”,虞教授也寄予厚望,“前提是自愿,热爱这个职业,当然还要专业。”他还希望对男幼师的培养中,不但强调体魄的阳刚,更要重视思辨能力。
学拼音做20以内加减法 ——误读衔接
孩子进了小学不适应,小学老师往往会批评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没做好; 部分幼儿园还有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升小学做准备,会让孩子提前学拼音,识字,学做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对于这样的现象,虞永平教授给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发问:我们的小学就该是这样子的吗?这样子科学合理吗?此言一出,不少幼教老师深有共鸣:所谓幼小衔接,往往是幼儿园迎合小学,而小学低年级方面尚没有意识去主动深入了解、关注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特征。
“学写字、学拼音,这些都不该是幼儿园干的事情,是把小学的学业压力转嫁到幼儿教育中。”虞教授说,一些民办幼儿园、社会机构为了迎合家长,开出各种拔苗助长的培训班、衔接班,实则违背教育规律。“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都是依据孩子各个年龄段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设置的。所谓的幼小衔接,不是说幼儿园去迎合小学,而是小学和幼儿园都要往中间靠。”
那么,幼儿园为孩子升小学要做哪些准备?虞教授说重点还在于学习的能力和品质,学习的习惯,专注力,好奇心,这些都不是具体知识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