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是个三个月大的宝宝,她的妈妈每天晚上给她洗完澡后,会为她做按摩。每当洗澡完毕,莎莎就会看着妈妈咯咯笑。当看见妈妈在床上铺好小毯子、手上开始抹按摩油时,就忍不住蹬腿,发出愉快的叽叽咕咕声。当妈妈抚摸她的全身,她会表现出安静、惬意的模样,妈妈也忍不住笑起来。无疑,这样的作息规范能使母女都沉浸在愉快中,并通过每一次抚摸,加深母女感情。
很多父母认为,所谓的日常作息规范通过反复的强制性训练而形成。其实,这并非日常作息规范的全部意义。日常作息规范不是对每个成年人都那么重要,但是对于新生儿十分要紧。也许妈妈还没有完全理解幼小宝宝的生活状态,他们总是对生活中能预期的下部分内容表示出极大的热忱,有时会超过对新奇事物的兴趣。由此你会很理解为什么宝宝在那些突如其来的事物面前会表现出恐惧和慌乱。专家认为,正常的日常生活作息规范能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调节力量,在抚慰宝宝同时,增强你和宝宝之间的亲情联系。
日常生活作息的力量
为年幼宝宝创设日常作息规范的途径,即调试他的生物钟,就是不断地重复有意义的词语、物体和行为。无论精致还是简洁,形成作息规范的事物、言语和行为都必须有意义并能不断重复。
妈妈爸爸在给宝宝喂奶、抱着宝宝打奶嗝以及换尿布三件事情,可以安排在一个相互衔接的时段内完成。连续的动作、循环重复,就形成了令宝宝熟悉的作息规范。宝宝在和妈妈爸爸一起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下面将要进行的内容,这就是他与父母最初的沟通。宝宝和父母之间有了特别的事物联系,信任感由此产生,成为日后宝宝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作息规范除了基本的安抚宝宝功能外,还能帮助妈妈爸爸将宝宝安置在一个具有良好饮食、玩耍、睡眠、社交以及学习的生活状态中。就像巴甫洛夫用狗做的实验表明的那样,人类也会在关注到和食物相关的事物时,开始分泌唾液;听到单调声音时,发出厌倦的哈欠声;当所处环境的变化暗示游戏时间到来时,产生兴奋的感受。妈妈爸爸们在处理宝宝日常生活的每个特别活动时,加入提示性的言语、动作,能使得宝宝和你们处于相同的“活动频道”,便于合作、交流与分享。
夜晚,宝宝的生活作息是“洗澡、亲子阅读、喝奶、上床入睡”,他的生物钟会提醒他按照规则活动,能为妈妈爸爸节省出休息和活动的时间。
尊重宝宝的个性
在选择形成宝宝作息常规的词语、动作时,妈妈爸爸需要对宝宝观察和判断,只有符合宝宝脾性、令他喜欢的词语、动作才能成为正向作息规范的提示。例如:有的新生儿对成人的手指很感兴趣,那么握住成人的手指,可以是形成宝宝喝奶和入睡的作息提示;有的新生儿对成人的头发很感兴趣,那么他就可能喜欢抓成人的头发,并逐渐成为入睡的提示。同时也要让宝宝了解你喜欢的词语和行为,成为你和他活动的提示。例如:唱歌是培养宝宝对音乐兴趣的好方法。妈妈可以不断重复地哼唱一首歌曲,和宝宝一起边唱歌边做些活泼的动作。逐渐地,宝宝会把这首歌和所做的动作形成他对音乐关注的提示,他听见你哼唱这首歌,就意味着“音乐活动”时间的到来。
宝宝生物钟调试须知
简单原则
宝宝不需要复杂、神奇的活动来令他们欢快,只要简单而丰富的面部表情、声音变化就足够了。
识别原则
和宝宝一起时,要有一些和日常生活琐事不同的活动,作为你和他之间的“识别”活动,增进感情,同时帮助宝宝的心智发展。例如:每天和宝宝一起做手指操,作为游戏时间开始的提示;每天和宝宝一起欣赏一幅图画,作为入睡时间的提示;每天和宝宝聊一会儿天,作为洗澡活动要开始的提示。
趣味原则
重复的动作和言语容易令人厌倦。所以要在重复中稍有变化,例如:和宝宝每天做手指操,但手指操的手指偶可以经常变化,今天是小兔在唱歌,明天是小猫在捉迷藏。
编译/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