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职场妈妈AB面:自信跨越“职场荣枯线”

社会热点

2023年07月19日

  ◆从连续多年的调研结果看,职场妈妈在工作表现、未来信心等方面都高于未婚女性,也比同级别男性职业感觉“更佳”。

  ◆专家指出,职业年龄分水岭是从单一维度分析某一个条件对求职的影响,本质是工作效率和企业成本问题,与年龄、婚育没有直接关联。

  ◆专家建议,寻找企业成本和激励效应的平衡点,建立与企业文化相促进的生育支持政策。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徐阳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职场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很多已婚已育的职场女性,不仅承担“优生优育”的家庭责任,也在职场中成为“中流砥柱”。职场妈妈是“心理强大打工人”“事业和家庭都能hold住的多面手”,还是被事业和生活“围困”的职场边缘人?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3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不同岗位、不同职位层级的职场女性进行访谈,量化分析当下职场妈妈的事业和生活现状。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解读职场妈妈的事业和生活发展图景。

  35岁职场门槛的AB面

  《报告》首先调研的重点问题是35岁妈妈的职场“门槛”。统计数据显示,68.5%的受访者认为35岁后职场妈妈会比其他人求职、晋升更难,而超七成的职场妈妈对这观点表示认同。

  “35岁门槛”又被称为“职场荣枯线”,是当下阻碍职业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性歧视。“这一问题没有性别差异,男性也同样存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魏华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女性的35岁门槛更易与婚育挂钩,在女性生育期间,企业需要支付产假期间工资、生育津贴等,从成本控制角度来看,企业更希望录用不再有生育要求或可能性更低的员工。

  除了外界所认为的身体素质下降、固有价值体系难打破、学习适应力不够等因素,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认为,女性还因赡养父母公婆、育儿、操持家务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其职业发展的阻力。“如果完成了‘生育任务’,提前与企业做好沟通,平衡好家庭事务,35岁门槛则不会成为实际性障碍。”李强认为,职业年龄分水岭是从单一维度分析某一个条件对求职的影响,本质是工作效率和企业成本问题,与年龄、婚育没有直接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同样显示,职场妈妈的自我工作评价明显高于未婚女性,也比同级别男性职业感觉“更佳”。从客观角度看,43.6%的职场人认为职场妈妈是“心理强大打工人”,是“事业和家庭都能hold住的多面手”。在访谈中,妈妈们普遍排斥家庭工作“二选一”的问题,更聚焦实际努力。魏华颖认为,母亲身份让职场妈妈增添了“盔甲”,自信心更强。“通常大多数职场妈妈的年龄要高于未婚女性,她们的职业能力和职场经验更有优势,表现出来的工作绩效相对更高,这无形中又为35岁+的职场女性带来坚定的自信和安全感。”

  “从我们连续多年的调研结果看,职场妈妈在工作表现、未来信心等方面都高于未婚女性。”李强解释,能坚持长期在职场打拼的女性,工作经验更加丰富,收入和职位也更高,从而更有自信实现“对职场的掌控力和个人价值满足”。他强调了一个“生育优势”,即经历了生育后的职场妈妈,心态上会更放松,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力上更为综合,更为坦然处理复杂问题,时间管理能力也更强。

  “强效的时间管理和组织能力使职场妈妈的工作更为出色,同样,更强的责任感也激发她们的工作内驱力。”WeWork中国人力资源总监周翔评价,多重角色扮演和成功履行母职为职场妈妈带来了成就感,培育出自信、乐观的心态。

  副业成职场妈妈“底气”

  如何避免年龄、技术等因素对职业造成的“围困”?《报告》显示,32%职场妈妈寻找、助推灵活就业或副业来应对35岁门槛,27.6%的职场妈妈希望开拓副业,避免被新技术替代风险。在业余时间分配上,也有24%的职场妈妈把精力投入“副业赚钱”中。

  李强认为,“副业效应”正引发巨大涟漪,在很多视频博主、网络主播的真实案例中,部分妈妈的成功经验是良好的借鉴和参考。同时,职场竞争压力较大,传统的、稳定的全职业态在减少,倒逼职场人转变就业观念,分散风险,减少“单位依赖”。“副业是职场妈妈应对职场风险和保障未来的有效选择。”李强说。

  “特别是对两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妈妈的养育负担更重,精力有限。”魏华颖指出,当全职工作过于消耗妈妈们的精力和时间时,开辟副业或者灵活就业,是不想脱离社会也能兼顾家庭的正向选择。

  不仅是灵活性,很多新业态的优势是与个人兴趣紧密结合。周翔认为,很多职场妈妈开展副业,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全职工作,主要是为了更好适应现代职场变化趋势,从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出发,开拓更多选择和灵活性来平衡家庭和工作。

  探索“小而美”的生育成本共担机制

  无论是女性职场中的困境或机遇,“生育成本”是核心议题。对于“什么是推动职场性别平等的核心要素”这一问题,《报告》显示,50.8%的职场妈妈认为是“企业和社会对生育负担的承担”。

  在访谈中,职场妈妈提及需要配偶、所在公司和社会的帮助,承担部分生育负担。例如,一位担任广告公司业务经理的职场妈妈表示,希望在孩子生病、学校举行活动需要请假的时候,企业能少吐槽、少责难,允许一些弹性办公空间。同样,许多职场妈妈希望企业可以举办亲子日、寒暑假托班,缓解家庭“看护难”的问题。她们呼吁全社会对全职妈妈更加包容,理解她们的职场“断档期”,给予更多重返职场的空间和机会。

  从企业角度看,李强建议寻找企业成本和激励效应的平衡点,逐步从“小而美”做起,建立与企业文化相促进的生育支持政策,一是完善生育补贴及产假。有条件的企业可为女性发放生育补贴,适当延长生育假期;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女性,给予更优厚的生育福利。二是拓宽灵活工作方式。为职场妈妈提供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地点,让她们能够更好地兼顾育儿与事业,或通过设置“妈妈岗”“亲子岗”,方便女性带娃上班。三是配备企业软硬件支持。企业可开设或支持普惠性托育服务,提供母婴室、育儿间等,为女性照料婴幼儿提供更人性化的设施服务。

  从财政调节角度,魏华颖建议用减税、补贴等更务实有效的方式,鼓励企业聘用女性员工,或者试点探索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单位计算的改革路径,在分配制度中触发婚育激励“按键”。她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给妈妈们提供紧跟职场生态变化的职业培训和灵活就业的机会。

  参考中外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周翔建议企业丰富相关保险计划,助力覆盖部分女职工医疗支出;考虑引入“弹性福利”计划,让员工自由选择将福利用于生育或其他相关项目;开展生育教育活动,提供心理辅导,协助员工更好应对年龄、心理的变化。

+1

来源:中国妇女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