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监测显示,全国生鲜乳价格连续多月上涨,少数地方超市液态奶出现断货。近一段时间,多地乳企收奶情况不及往年,有媒体担忧“最大的‘奶荒’席卷全国”。《经济日报》最近刊文表示,奶荒是暂时性的,短期“奶荒”反映的是乳业调整。文章认为:所谓的“奶荒”与乳制品行业调整生产结构有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供给能力不足。种种迹象表明,从四季度开始,牛奶供应已在恢复,到明年一季度,此次“奶荒”周期或将很快终结。
乳业专家陈渝表示,今年原奶供应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乳业正在从奶农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转型。奶农散养退出过快带来原奶紧缺,但另一方面,日益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在今年开始发力,预计将促使奶荒周期的提前结束,也会带来中国乳业的转型和向好。
2012年是国内很多乳企加大奶源建设力度的一年,比如伊利投资12亿加强奶源建设、辉山、现代牧业也都投资建设了新牧场,连恒天然也来华建设了2座牧场。从牧场投资建设到投产需要一个周期,到现在这些2012年投资的奶源基地将逐渐投产,生产潜力将逐步释放出来了。
这一现象用一组数字可以看得更加明显。根据国家海关的统计数字,2012年我国进口奶牛128,249头。这些奶牛的买主,主要就是上述规模化、专业化养殖的企业。进口的牛多数是青年牛和小母牛。按奶牛18个月龄开始泌乳计算,那么现在这些2012年购买的牛将开始进入泌乳期。而且随着秋季温度的下降,牛奶产量也会有所上升。
“供不应求其实是好现象。持续的‘奶荒’恰恰证明中国确实是全球乳业未来的增长点。”某乳品分析师也认为,“从当前行业数据来看,乳制品1-8月产量达1744.05万吨,同比增长11.15%,市场需求量仍在扩大。在二胎政策逐渐放开、国有高端奶粉地位提升等大背景下,乳品板块将在短暂的调整之后,继续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预计未来2-3年,增长将是行业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