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啦,肯定少不了打针吃药。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作用,又有不良副反应的有害作用。儿童因其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毒副作用耐受差,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一旦用药方式不对或保存方法不正确,轻者可能收不到疗效,重者就容易加重肝肾负担,甚至还有引发中毒的危险。因此,对于家有小宝宝的父母来说,一定要熟知婴幼儿用药必备常识。
由于儿科疾病大多危重多变,要求用药准确、剂量恰当。故在儿童生病时,一般应到医院进行正规的诊断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医生会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和给药方法,并计算给药剂量。家长切忌不遵医嘱,自作主张,贻误病情。当儿童根据医生的建议在家接受药物治疗时,家长适当掌握常用药的药物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症,以及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和用药方法,可对儿童安全用药产生较大的帮助作用。
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病种、病情和一般情况慎重选用,不能随便滥用,合并使用的药物不宜过多,不必要者尽量不用。
婴幼儿药物使用的4项原则
父母对药物的使用方法越熟悉,孩子的健康就越有保障。
原则1:用法用量要精准。
不论是药品的使用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一旦超出剂量,就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则不易达到疗效。就1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最好以药水为主,不但用量精确,宝宝也更易于接受。
原则2:使用方法经医师确认。
虽然大部分婴幼儿用药对肠胃的伤害都很小,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但具体的使用方法仍需经过医师确认,才能保证收到最好的疗效,同时将对宝宝身体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原则3:尽量不混合用药。
某些药物与乳制品相结合后会导致药效降低,因此不建议把药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会让药物的剂量相对变高,也建议避免并用。
原则4:不自行服用药物。
使用药物最忌吃别人的,或是自己以前剩下的。即使是类似的症状,但只要不是专业医师,在判断上也很容易出错,毕竟前后病因可能有很大不同,况且药物也可能出现过期、变质等种种问题,实在不适合继续使用。
除非出现特别紧急的情况,比如宝宝高烧不退,已经影响到神智清醒,否则在送到医院诊断前也不要自行服用药物,以免影响医师的诊断。尤其是退烧药,只能让孩子暂时性退烧,并不会让病痊愈,如果一直使用药物反复退烧,就很容易给孩子的肝肾增加负担,建议不要经常使用,还是由医师先确认病因,然后再对症用药。
(1)药物种类是否正确。
(2)是否标示有特殊注意事项。
(3)是否仍在保质期。
(4)药量是否正确无误。
(5)大人双手是否清洗干净。
(原标题:全民提升“药Q”——儿童安全用药重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