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每周发布的食品抽检信息显示,2017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共公布16批次不合格食品,整体情况比4月的29批次要好,其中主要不合格因素为大肠菌群、酵母、菌落总数等微生物超标。
笔者梳理发现,16批次不合格食品食品包含淀粉及淀粉制品、蔬菜制品、乳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饼干、方便食品以及节日时令食品粽子7类。其中淀粉及淀粉制品、乳制品、粽子为主要不合格食品。
不合格原因包括商业无菌、安赛蜜、微生物指标、苯甲酸及其钠盐、溶剂残留量、过氧化值几个方面,其中因微生物超标导致不合格的样品为8批次,占全部不合格样品的一半。
笔者还注意到,在5月份公布的不合格食品中,电商中出现问题的食品依旧比线下要多,这是最近几个月连续出现的情况,该情况的出现说明国家食药监局已经加大力度检查网络销售食品,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网络销售的食品质量堪忧。
提醒:购买婴儿配方乳粉警惕阪崎肠杆菌
在5月份公布的不合格食品中,出现一个要特别注意的企业-湖南展辉食品有限公司,该企业生产的金装婴儿配方奶粉(1段)被检出阪崎肠杆菌。据媒体报道,湖南展辉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多次登上食药监总局黑榜的加比力(湖南)食品有限公司。而检出的阪崎肠杆菌也是婴儿配方乳粉中时常会被检出的一种条件致病菌,该致病菌可能对0-6月龄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以及免疫力缺陷婴儿存在较高健康风险。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规定,阪崎肠杆菌(仅适用于供0-6月龄婴儿食用的配方食品)应不得检出。
(原标题:5月:小心这16批次食品 微生物超标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