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抚顺市不少大型商场、超市内都设有儿童游乐场,深受孩子们的欢迎,遇到节假日生意更是火爆。不过,在孩子们开心玩耍时,守在一旁的家长却没那么轻松,大部分家长表示对游乐场的卫生状况很是担忧。
探访
不少游乐场进入门槛低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室内儿童游乐场所对家长和儿童的健康卫生状况并没有特别要求,家长陪同孩子进入游乐场前只需执行一道程序:按要求将鞋子脱掉、摆放在游乐区以外,除此之外未看到有其他“健康门槛”。
5月28日,在新华大街一家商场内的儿童游乐场,入口的柜台上摆着一瓶抗菌护手液。“需要给孩子的手消毒吗?”记者以家长身份问。工作人员说,会给进场的孩子洗手,但是有些家长不愿意,也不会勉强。在记者守候的20分钟内,陆续有4位家长带着孩子进场,但工作人员并没提醒家长使用,抗菌护手液成了摆设。
“妈妈,这里是湿的。”5月29日,在南站商业区某商场内的一家儿童游乐场内,一个小女孩在决明子的沙堆里大声喊,家长赶紧过来把孩子抱走了。记者看到,决明子沙堆里偶尔还能看到纸片、木屑、食品包装袋等杂物。当记者询问乐园内沙坑里的决明子是否干净时,游乐场的工作人员称:“我们这都是最近新换的,决明子是最环保卫生的,还要咋干净啊?”记者注意到,虽然乐园有明确标示不许携带食物进入,但仍有家长在园内给孩子喂食,而工作人员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担忧对卫生标准执行力不够
孩子各方面的免疫力不及成年人,需要特别照看,尤其是孩子聚集区。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表示出对室内儿童游乐场所卫生问题的担忧。
“之前我给孩子在一家超市的儿童游乐场办了一张季卡,之后经常带孩子去玩,从来没有工作人员要求给孩子消毒清洁的,直到这张季卡快要结束时,有一次进园时,一个工作人员拦住我们,要求给宝宝的手擦免洗清洁液,这是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家住顺城区新城壹品小区的肖莉告诉记者,虽然在儿童游乐场的入口处悬挂卫生要求规定,但她认为工作人员执行力不够,规定形同虚设,园内卫生难以得到保障。
家住望花区风华社区的李惠英经常带着2岁的外孙到附近商场的儿童乐园玩,她说:“不清楚商家有没有对这些设施进行消毒,但是每次孩子玩耍结束后,我都会马上给孩子洗手,回家后也会再洗澡换衣服,因为之前陪孩子在沙堆玩的时候,发现许多头发丝。有的家长还把吃的东西带进去,有一次我看见地上有明显的面包渣。”李惠英认为卫生问题的防范根源其实在于经营方,“如果能定时、及时清洁,就不会有这些情况出现了。”
为此,记者来到了市卫生监督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1987年,国家制定了《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共规定了7大类28小类公共场所,其中包含游艺厅。2011年6月21日正式实施的《辽宁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定》,游艺厅的范围扩展至网吧和台球厅,但是,目前室内儿童游乐场所内的一些设施,如蹦蹦床、海洋球等,并不属于游艺厅包含的项目,对于超出监管范围的,他们没有执法依据。对于游艺厅范围内的设施,要求经营单位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从业人员需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后方能从事此项工作,同时需在显著位置悬挂卫生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