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宝妈慎重选择早教机构 可别赔了夫人又折兵

产品

2016年05月03日

 

3岁真的能决定孩子一生?

给孩子留一个美好的童年,比让孩子在巨大的压力下变成超人更加重要。

漠漠29个月大,上了一年多早教课。她不懂什么是早教,可妈妈孙女士不想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就在漠漠17个月大时,孙女士为孩子在铁西区一家大型连锁早教中心报名了,从此风雪无阻,每个星期都带着她上一节45分钟的课,从音乐到美术,到科学实验,再到全能,啥课都有。好像只有这样,漠漠就“全能”了。

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长,有很多很多。

早教市场火了。这股“火”又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潜力,更多家长领着孩子来了……

手中130节的课时卡,还剩下不到60节,漠漠妈妈还在犹豫有没有必要花13800元再买一张限时促销的两年卡。

如今,漠漠的课程也从一周一节变成了一周两节。平日里父母都上班,照看漠漠的奶奶不愿意带孙女参加早教,所以上课的时间只能在周末。小两口有些恐惧周末的到来。“我真心觉得上班比带孩子上课轻松多了!”孙女士这样说。

这家早教中心是离漠漠家最近的。早教中心门前没有停车位,每次上课孙女士只能推婴儿车带宝宝上课,路程再近一个来回也需要四五十分钟。“基本从起床开始就像打仗一般,孩子赖床、有点小情绪,甚至流清鼻涕,都不能成为逃课的理由,课是一定要坚持上的。早上吃不上,就给孩子带瓶奶,课前课后找个时间给她喝。每次回来漠漠都会睡整个一下午。”

“总觉得上课就比没上的强。”一年多来,漠漠妈妈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变化都是一点一滴的,女儿从一开始认生到如今性格变得开朗,很多以往落下的运动潜能似乎都已经有了弥补。”望着手中130节的课时卡还剩下不到60节,漠漠妈妈还在犹豫有没有必要花13800元再买一张限时促销的两年卡。

此刻距离漠漠准备上幼儿园的时间,还只剩下四个月。

本以为对孩子会很满意的孙女士,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不太满意的地方就是漠漠不愿意上游泳课。“1岁左右我带她去游泳,她表现还不错,但因为工作太忙实在没时间再给她增加游泳课,后来我就放弃了,但现在早教中心的游泳课上,漠漠连下水都不肯,这个比别的孩子就落后了,当初我应该再坚持坚持。”说话的时候,漠漠妈妈眉头紧紧皱了一下,脸上有一丝不快。

 

俊俊几次走到教室门口处,试图用小手打开房门的那一幕,记者的心都跟着紧一下……

一个月前,小区里经常有宝宝家长在谈论这个问题。

谈论的人多了,俊俊妈妈开始注意到早教这个话题。“你看看人家小志,上了两个月的课好像变了一个孩子,每次见人都会主动打招呼。”羡慕着别人家孩子的变化,看着21个月宝宝,俊俊妈也有些动心了,“人家学我们也不能落下!”

“准备开始上课了!”随着音乐的响起,21个月的俊俊并没有像其他小宝贝那样老实地坐在妈妈的怀里等待上课,他开始自顾自地玩起了教室里的滑梯。“赶紧回来,坐好,听老师在讲什么呢!”俊俊的妈妈一边低声呼叫着宝宝,一边将他重新抱回到垫子上。三分钟后,俊俊又被墙上的玩具表吸引,一颗一颗小蚂蚁般的珠子成了他眼中的宝贝,他挣脱开妈妈的手臂,又跑到了角落里。俊俊妈只能再次起身将儿子抱回到膝盖上。“跟着老师做动作,听话!”此刻俊俊妈妈的口气有些严厉。十分钟后,别的宝宝开始拿着小鼓棒跟着音乐敲打,而俊俊又像一条小泥鳅一样从妈妈怀里滑下来,这次他走到教室门口想出去。

“不能出去,老实待着。”俊俊妈妈此刻显得有些焦虑了。她再次强行抱起俊俊时,宝宝不干了,大声地哭泣着,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尴尬的俊俊妈只能将宝宝抱出教室进行安抚。一堂课下来,满头大汗的俊俊妈妈自述:“觉得自己家的宝宝太不听话了,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坐得住呢?这样下来一节课什么都没学,真是愁人!”

这一幕记者从头看到尾。观察中,记者更多地是觉得这个小俊俊有些可怜,第一次进入课堂的宝宝,本来就会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此时的家长却不管不顾孩子的感受,一味对他提出要求,上课前老师更是提出只要不走出这间教室就是成功,但俊俊期间几次走到教室门口处,试图用小手打开房门的那一幕,记者的心都跟着紧一下,忽然觉得小宝宝身上好像拴着无形的绳索,而绳索在哪里?在他的妈妈手里,还是在社会?反正,焦虑与压力弥漫在周围。

那一刻,换成记者是家长,我可能会选择带孩子逃离。

从20节课到100多节课收费不等,选择的课程越多、时间越长,价格才可以越便宜。一年花费接近万元,基本是均数。

在两个月时间里,记者走访体验了多家早教中心后,注意到参加早教的宝宝低龄化倾向加剧,多数“学员”兜着尿不湿,被抱在怀里、含着安抚奶嘴的并不稀罕。

在一家早教中心,授课老师说有个小宝宝灵活性特别好,就是缘于这个宝宝5个月就开始参加早教了。而记者在另外一个教室注意到一个低月龄班里,有一个小宝宝竟然刚过完百天就被父母直接抱进了教室开始“学习”。记者在教室外观察发现,欢动课就是在地上铺着毯子,婴儿被放在其中,家长跟随老师的口令对宝宝进行抚触,同时一边还会欣赏一段音乐。时间过了20多分钟后,记者发现这个小宝宝开始哈欠连天,不大一会儿的功夫竟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

到底多大的宝宝可以进行早教?来自早教机构前台接待人员的答案是“0-8岁的都适合”。“我们中心最小的宝宝有38天就来参与活动的。”家长孙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在试听过多家早教机构的课程后,为女儿选择的这家早教机构。“我为孩子选择的这个中心,100多元左右一节课,价格算便宜的。”

对几个月大的婴儿来说,上课就是一些对婴儿的按摩和辅助。随着月龄的增长,孩子7、8个月大就开始学习音乐、生活、大运动课等。早教机构上一节课的价格基本在100元到300元之间,大部分早教机构都会通过“套餐”形式来吸引家长,从20节课的收费到100多节课的收费不等,选择的课程越多、时间越长,价格才可以越便宜。

多数学员家长倾向于选择60节课。

一年花费接近万元,基本是均数。

为何收费这么贵?一家早教机构的接待人员回答:“你得看我们的软硬件条件,上课的教室基本都是软包装,安全系数高,这里的玩具、游乐设施也都是国外引进的,机构是“国际连锁”的,课程都是“全球同步”的,双语教师都是高学历甚至都有海外求学背景,等等。而当记者询问想看看老师的资质时,接待人员却称这是不能对外公开的。

孙女士所报名的早教机构不断刷新出一条招聘老师的信息。

“好像他们最近老师走了两个。周边新开的早教机构太多了,有个婴儿游泳中心也打出了在水里上早教课的牌。我见过漠漠以前的老师就被挖到这里任课了。”这一年多来,孙女士发现中心里上课的老师固定的就属园长和前台接待人员了,忙的时候园长还兼职上课呢。

感觉不好就换一家呗,选择退课能行不?孙女士笑笑说:“早教机构在当初签合同的时候就把各种状况考虑进去了,不会让你退钱的,好一点的会将课程卡的时间延长,但延长到上幼儿园,家长还会选择在周末将孩子关回课堂吗?”

 

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在我国,把3-6岁的孩子划入学前教育,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0-3岁的婴幼儿早期教育却是游离于教育主管部门之外的。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希望孩子一出生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游离于教育部门管理之外的早教机构却只需要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即可,大多以母婴服务、儿童心理咨询等为主。这些早教机构到底有多正规是个未知数。盲目追捧、行业暴利、监管缺失,正成为处于“自由生长”阶段的国内早教行业的尴尬现状。由于缺乏法规标准监管,不少机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随意。

“过度教育”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畴,久而久之,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

有一种早教虽然我们经常在说,但并不是真正的早教,而是“伪早教”。假如孩子上了这样的早教亲子园,上多了这样的“伪早教”课程,不仅毫无益处,甚至是有害的。

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国内教研室主任陈苗苗指出——

早期教育没有错,错的是个别鱼龙混杂的“早教亲子园机构”。并非所有形式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利的。确切地说,科学、适时的早期教育是有益的;不科学、任意超前的早期教育不仅无益,而且还是有害的。

家长还应该警惕现在所说的“超前教育”。“超前教育”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一种认识错误的早期教育,就是将教育时间大大提前,比如让孩子在3岁以前掌握3-6岁孩子的知识,3-6岁孩子学习小学的课程,小学时学中学的课程,中学时学大学的课程等。这种教育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行不通的。0-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要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按照美国著名儿童学家格塞尔的思想,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两者之中他更看重“成熟”。

我们不能违背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另外,家长还有一些在早教中的误区。将孩子送到亲子园,第一,要避免过度教育,不能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和上学的孩子一样满;二是不能让孩子早识字、多识字、早学算术、早学外语等等。”而真正的早期教育家长承担的任务就是:1、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2、学好语言,3、丰富感性知识,掌握生活常识和技能。

“过度教育”的危险到底有多大?

“过度教育”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畴,而又多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久而久之,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同样在孩子们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长期下去极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并最终会影响良好性格与意志品质的形成。在“过度教育”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学到一定的知识或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却在逐步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于是潜能也在不知不觉中遭到了扼杀。一些家长在为自己“过度教育”成果感到欣喜和得意的时候,却不知孩子在智力方面取得的成绩可能是以情感、社会性发展缺失为代价的,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可能是以牺牲其他多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可能是以损害长远发展为代价的。

对于幼儿来说,过多地强迫限制孩子活动自由,太过突然的生活改变,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譬如违背孩子天性,对幼儿实行过度的早期教育等,实质上无意中已形成了一种“心理虐待”。而很多父母从不看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情绪需求。更看不到幼儿因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玩耍时间被早教“侵占”后产生的焦虑情绪。

给孩子留一个美好的童年,比让孩子在巨大的压力下变成超人更加重要。更多的年轻家长应该懂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要解决“教育过度”的问题,其实就是陶行知所说的那样,解放儿童——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