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杜宇新多名委员联名鼓励使用鲜奶生产乳制品

产品

2016年03月04日

全国政协委员杜宇新

近年来,受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不足、进口奶粉数量激增等因素影响,一些乳品企业开始大量改用进口奶粉复原乳作为乳制品原料。这种情况一方面将直接冲击我国奶牛养殖业,另一方面也背离了乳品的营养价值发展方向,不利于我国乳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强化液态奶标复管理制度,建立配方粉及其它乳制品标复制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主席杜宇新与多名委员联合提出了《关于加强复原乳管理 鼓励鲜奶生产的建议》。

据了解,2015年1-11月,我国进口大包奶粉66万吨,约合528万吨生鲜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进口液态奶约40万吨,同比增加33%。与此同时,进口大包粉到岸价格屡创新低,长时间保持在1.5~2.5万元人民币/吨,而国内乳品企业用生鲜乳生产奶粉成本在3.3~3.5万元/吨。在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乳品企业纷纷选择使用进口奶粉复原后再生产,限收拒收生鲜乳,从而导致新鲜营养的生鲜乳销售受阻,严重阻碍了奶牛养殖业和乳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杜宇新等委员指出,大包粉加工过程中,因高温处理,牛奶中的维生素等一些不耐热营养成分遭到破坏,乳糖也会焦化,蛋白质与乳糖还会发生一定的美拉德反应,使牛奶褐变,破坏原有的风味。同时,鲜奶中的赖氨酸、钙、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等成分失去活性。此外,进口大包粉经过境外加工、储存运输、报关等程序到国内再生产,保质期大大缩减,复原后生产乳制品重新标注分装日期,使即将过期的大包粉“重获新生”。

杜宇新等委员建议,进一步强化液态奶标复管理制度,建立配方粉及其它乳制品标复制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进一步加强湿法工艺生产管理,鼓励使用鲜奶作为生产配方粉的原料,同时大力发展以新鲜牛奶为原料,能够更好地保持鲜奶营养价值和纯正口感的巴氏奶。

“强化乳业准入门槛和监管。”杜宇新等委员建议,按照《食品安全法》、《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等有关法规,进一步强化准入门槛,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同时,开展复原乳检测,同步加大国产和进口乳制品监测。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