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本报报道了目前我市母婴保健市场存在的种种乱象,对此,业内人士坦承,母婴保健市场确实有点乱,月嫂良莠不齐、服务货不对板现象严重,假证更是不鲜见。深圳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些乱象,该协会已经制定了系统的标准,目前正在加紧推进其落实。而法律人士也表示,鉴于母婴保健市场不规范的现状,消费者在签订服务合同时要看清各方权利义务。
业内人士:服务货不对板假证不鲜见
深圳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国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母婴保健市场确实比较乱,主要表现在月嫂普遍综合素质较低、签订合同不规范、月嫂证书货不对板、假证不鲜见等。
他说,很多企业的月嫂根本就没有经过培训,或者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再加上一些月嫂本身文化水平就不高,导致其综合素质比较低。至于证书,由于国家职业证书非常难考,目前月嫂手里所拿的绝大部分是企业内部所颁发,而这些企业内部所发的所谓“金牌月嫂”证、“银牌月嫂”证等,其实和没证差不多,原因是很多月嫂的素质与证书的等级根本对不上号,存在货不对板现象,因为这些月嫂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
陈国甫同时表示,由于劳动部门所颁发的职业证书太难考,导致假证也很多,有些虽然通过自己的手段拿到了真证,但名实难符。
家政协会:正在推进行业标准落地
陈国甫表示,目前家政服务行业还没有国家标准,母婴保健属于家政服务的内容之一,也就没有行业标准。基于这一现状,为了规范深圳家政服务市场,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深圳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于去年底制定了相关规范,并于今年1月正式推出,目前是推广宣传执行落地的过渡阶段。
据他介绍,该协会所制定的规范主要包括:行业管理规范、家政服务员职业标准、家政服务员职业守则、家政服务企业等级评定暂行办法、家政服务员等级资格管理暂行办法、家政服务企业等级标准、家政服务合同书等,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配套文件。
记者注意到,月嫂即母婴护理员的等级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和师级,并要求每个月嫂从业前需从初级开始参加系统培训,技能熟练的可以从中级开始,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等,培训合格后,由家政协会颁发《上岗证书》,并持证上岗。
陈国甫表示,目前家政企业并没有具体的监管主体,只要有营业执照即可经营。收费方面,则主要由市场调节。
法律人士:签订合同要看清三方权利义务
鉴于目前母婴保健市场存在的种种乱象,如何保障雇主权益,有专业人士认为可以尝试建立社区月嫂监督平台,有了相应的监督单位——社区,消费者就可以向社区进行有效的反馈或投诉,然后由社区以反馈或投诉的结果给月嫂评价,实行末位淘汰制等。
“消费者在消费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广东龙新律师事务所的周定元律师提醒,雇主在选择月嫂时,一定要提高自我法律意识,应选择正规的家政公司,并且要签订包括雇主、家政服务机构、月嫂三方在内的服务合同。双方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楚各方的权利义务条款。对于月嫂和公司之间的责任分配可由双方协商确定赔偿比例。在选择月嫂时也应尽到识别义务,需要看清对方的资质。若中介公司提供的人员与其承诺的“具备资质”不符,也可以追究中介方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