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至去年,共有59467个宝宝在市妇婴医院出生。
过去10年广州市妇婴医院迎接了6万新生命 为免产妇同室分娩尴尬近日大升级
广州市人民中路402号很可能是过去数十年里广州“出生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在广州市妇婴医院不足400平方米的面积内,2003年至今共有近6万个新生命呱呱坠地;连续20年,该院以及其在2007年后并入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量全广州第一。但该院院区较老,大多数孕妇以往只能在4人分娩室分娩。最近,该院区产科升级改造,所有分娩室都是独立间,家属可以进内陪产,病床数增加了一半,以应对“单独二孩”放开后可能出现的产妇增加。
改造前:产房屡奏“交响乐”
广州市妇婴医院建于1956年。由于院区较老,产科内的摆设、装修简单朴素,不少近年在这里生产过的产妇都会留下“环境比较差”的印象。
资深护士、妇产科部护士长温秀兰回忆,那些年,市妇婴医院产房仅占据了8楼的一半,不到400平方米的面积。除了一间家庭化产房以及一间给传染病孕妇使用的隔离产房是单人间外,大部分孕妇都是在一个4人间的公共产房内分娩。产床和产床之间只有一块挂帘隔着,产妇甚至都能听得见旁边产妇的喘气声。
在推广无痛分娩以前,同时分娩的孕妇多的时候,产房里就奏起了“交响乐”,“这个床的产妇忍不住痛叫起来了,引得那个床的产妇也开始叫”,喊痛声、骂老公声、医生护士的指导声、新生宝宝的哭声交织在一起,增添着产妇的焦虑。直到几年前无痛分娩的推广使用,产房才不再奏“交响乐”。
改造后:产科增两层 家属可陪产
以往,产妇牺牲一些私密性,和生娃大事相比似乎算不上什么。但有30年从业经验的该院产科主任何平觉察到,近年来的产妇对生产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要求高了。准妈妈们希望能更有隐私,也希望在进产房后能有熟悉的人陪伴。
但是,原来的产科只有1间可以家属陪产的家庭化产房,越来越供不应求。适逢“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原有的产科可能会更加拥挤。该院区产科最近进行了“升级大改造”,把原本的行政区域开辟为病房,以往只占四层的产科扩大到6层,分娩间都是单独的,避免了同室分娩的尴尬,还增设10间集待产、分娩、产后康复于一体的特需产房,产科病床从原来的110张增至168张,最多也只是三人一间。
待产分娩产后康复全在一间屋
日前,记者来到刚刚投入使用的市妇婴医院产科“探营”,这里换上了与市妇儿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统一的风格:病房选用柔和的鹅黄色,指示牌、候诊座椅、柜子墙壁、床铺等都以粉红色为主色调,感觉颇为温馨。产房内,分娩全程有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家人可入产房陪产。
在特需病区,记者在其中一个套间看见,客厅内配有沙发以及陪护人员的折叠床以及电器,房间内除了病床和婴儿床外,还有衣柜等家具、独立洗手间以及新生儿游泳池,产妇从入院待产、分娩到产后康复、新生儿护理,都可以在这个房间里进行。
据悉,特需病房费用约3000元/天。“假如是剖宫产,三四天出院,平均费用约1.5万元,顺产会便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