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输液成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祸首

产品

2013年10月11日

去年,深圳市收到儿童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中静脉途径用药1045例,占儿童用药总数的81.26%。专家提醒家长:不要盲目认为输液治疗好得快而为孩子选择静脉注射,这会加大不良反应风险,建议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尽量别打吊针。

今年6月,家住深圳宝安西乡的3岁男童轩轩发高烧入院,医生安排轩轩注射头孢他定、更昔洛韦治疗,并开了退烧药。当晚,轩轩回家后开始哭闹,全身抽搐,送到医院心跳停止,1小时后因抢救无效死亡,院方诊断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衰竭。据悉,这在深圳并不是特例。早在2009年, 11岁的阳阳因发烧被送往医院就诊,在挂瓶输液后死亡。2011年,不到1岁的晓菲(化名)因发烧到医院打点滴,3天后突然死亡。

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相关数据表明,静脉输液已连续多年高居不良反应给药途径“榜首”。去年,深圳市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数为5663份。因静脉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占76%。其中,儿童因静脉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共1045例,占儿童用药总数的81.26%。

据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静脉给药由于起效快、剂量准确易控,又便于血药浓度的监测,特别是在抢救急重病症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已经成为临床中重要的给药途径。但正是由于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其对各个环节的要求都很高,包括药物的储存、配备、配伍、给药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事件的发生。虽然,出现不良反应跟药物本身和患者内在因素有关,但是静脉给药增大了不良反应的几率。

在调查中,大多数家长表示,输液确实比吃药好得快,但他们并不知道长期输液更易导致产生不良反应。张阿姨带着4岁多的孙子来市儿童医院看病,她说,孩子每天要输4瓶,连着输了5天液了,现在饭也不爱吃。孙子从小就容易生病,有啥毛病都要跑医院打点滴才会好。

而在调查的20位输液小孩中,患儿多为感冒发烧,其中有4例为肺炎。这些输液的小孩多以遵从医嘱输液为主,也有3位家长是主动要求给孩子输液的。市民廖小姐说,虽然知道感冒输液会导致孩子产生耐药性,但为人父母看着孩子遭罪实在难受,况且平常要上班,没时间陪孩子看病。这些小孩平均一天输液2.5瓶,输液多以头孢曲松钠、炎琥宁、阿奇霉素等药物为主,而这些药物均属于去年深圳市儿童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前十名药物。

为何市儿童医院每天门诊输液的患儿如此之多呢?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钟山表示,“3岁以下的婴儿,往往喂药很困难,或是喂食之后多次吐药,不少家长只好通过输液来缓解病情”。家长们爱子心切,看着小孩生病难受即使明知打点滴危害大也主动要求输液。

港大深圳医院全科主管林露娟表示,抗生素要通过点滴进入人体,快速与体内血液融合,这说明病人的感染情况已经非常严重,需要通过输液给药的患者,在香港都被认为是症状比较重的患者,是一定要住院治疗的。药物经过口服后,经过肝脏解毒,然后慢慢被吸收,如果直接打入血液风险是很高的,不仅对血管有刺激,而且还有不良反应的风险。实际上,口服药物也能达到和输液一样的效果。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