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当局29日通过“补习及进修教育法”修正草案,未来像英语、珠心算、作文、速读班等都不能招收六岁以下幼儿,违者最高可罚50万元(新台币)、且可连续罚。如果补习班招收未满六岁的幼儿,只能教“身体律动”、“艺术才能”等。
台湾“行政院会”8月29日通过补习及进修教育法修正草案,新增补习班招收未满6岁幼儿,课程应以有助身体律动、艺术才能为范围。有关身体律动、艺术才能的范围及认定基准、上课方式、时数等规定,由台湾教育部门出台相关规定。没有按规定申请核准而招收未满6岁的幼儿,草案规定处以补习班负责人新台币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并限期改善,届期未改善者,要按次处罚直到改善为止。根据报道,台湾教育部门此举是为了保护学龄前幼儿的身心发展,禁止6岁以下儿童上英语、珠算、心算、作文等强调记忆背诵或是严谨思考的脑力课程。
有台湾家长、学者赞成这项禁令,甚至建议小学三年级以前都不应补英语,以免连中文都学不好。但家有三岁儿的家长徐伟表示,只要孩子有兴趣,想学什么都可以,“教育部”不该禁止幼儿补英文和珠心算,“实在管太多了!”
当局此举也引发补习业者强烈反弹。台北市“补教协会”总干事张浩然表示,学龄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应该让家长有选择权,若当局一意孤行,业者将发动游行抗议。
现状
一个班就有六成孩子在上英语班
“孩子在暑假里已经上过一个培训班了,开学了准备再报一个,反正幼儿园放学早。”南京某幼儿园中班小朋友李鹏的妈妈告诉记者。虽然李鹏才上中班,但26个英文字母已经能认的熟透,李妈妈对此颇为骄傲,“我们家的已经开始学着用基本的问好语句来和人打招呼了,将来上了一年级,英语肯定是拔尖的,现在抓紧点,将来就不要烦了。”
在李鹏的班里,记者发现和李妈妈有同样思路的家长并不是少数,幼儿园英语兴趣班每个礼拜只有一节课,不少有着前瞻性思考的家长们觉得孩子“吃不饱”,便纷纷为孩子报了英语班和识字班,每天接完孩子回家,还像模像样的监督着必须把老师布置的听读作业做完才让孩子看电视。“全班少估计一点起码有六成的孩子在上英语班。”李鹏的班主任刘老师无奈的告诉记者,幼儿园开办的兴趣班主要还是从孩子兴趣的角度考虑,带着丁点大的小不点们过家家玩玩游戏,在这过程中穿插英语的口语,提高孩子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但家长们似乎较真了哦,都要我们提前开始教字母,说我们不教字母的话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掌握好学龄前儿童双语学习的“度”
鼓楼幼儿园园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崔利玲表示,现在学龄前的孩子普遍上英语辅导班的现象的根源在于家长没有把握好孩子双语学习的“度”的问题。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而言,追求语言敏感性的目标没错,但语言敏感性的增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要求学龄前的孩子完成语言学习“听说读写”的四项全能。如何积极的“听”,带着兴趣主动去“听”,才是幼儿园阶段语言学习的关键。家长不能带着“被迫”、“不学就落后”的态度要求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学英语,语言学习也是因人而异的。
崔利玲认为,幼儿语言敏感性的提高不能光体现在英语学习上,感受方言也可以成为孩子幼儿园阶段“双语”训练的另一种方式。“我们鼓幼现在就不仅仅鼓励孩子用普通话交流,也可以使用南京方言进行交流,南京的小朋友必须对家乡的方言有所了解,这也是在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敏感性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