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蜂箱当道具路边扮演养蜂人 天然蜂蜜糖水兑成

产品

2011年04月01日

  图片说明:中年女子向路人推销所谓的“天然蜂蜜”

  图片说明:在郊区路边摆放着不少蜂箱

东方网4月1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在路边搭个棚,棚子门口放几个蜂箱,蜂箱上放几瓶颜色不一的液体,自称是“养蜂人自产自销”……在本市郊区的一些马路旁边,不经意就能看到这类“纯天然蜂蜜”。但实际上,此类“蜂蜜”只是白糖熬出来的浓缩糖水。

昨天,一个曾经的“养蜂人”致电本报热线自曝内幕,称受不了骗人的心理压力,已经准备改行。

自曝:

白糖水兑出“蜂蜜”

“白糖里加点水,加点粘稠剂、柠檬酸,再加点香精,在火上熬一熬,必要时再加点色素,蜂蜜就是这样调制出来的。”小徐一语道破天机。

小徐曾经是一名马路边的“养蜂人”。小时候还在家乡时,他就看到父辈们带着木箱子外出打工,后来知道相当一批村里人都是以“养蜂人”的身份在城市里谋生。乡亲们扮演的“养蜂人”,大多在郊区路边撑起帐篷,放上几个蜂箱,用白糖调制“蜂蜜”,再卖给喜欢“新鲜”的城里人。

“这个比干别的赚钱,一年总归有好几万元。”小徐说,一年前他在老乡的带动下来到上海,也当起了路边的“养蜂人”。据他所知,仅他们老乡在上海干这行的就有近300人。

小徐从老乡处买来了几十只蜜蜂,又钉了好几只蜂箱,“城里人喜欢尝鲜,看到我有蜂箱,以为我卖的是天然蜂蜜。”小徐说,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赚5000多元。

“很多城里人不知道,蜜蜂只能在花期采蜜,像我们这样一年四季都在路边卖蜂蜜,怎么可能是纯粹的蜂蜜?”小徐说,即便有真蜂蜜,还不够“养蜂人”自己吃的。

小徐介绍,蜜蜂采蜜的时间并不长,量也不会很大,一般一万只蜜蜂也采不了多少蜜。像他这样的规模,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蜂蜜。“那些蜜蜂和蜂箱都只是道具。”小徐说。

荷包渐渐鼓了,小徐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他心里清楚,他们调制出来的“糖水”,大量使用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这些大多是对人体健康无益的化学物质,若大量服用,严重者可致使肝肾功能受损。“近来,我越来越睡不好觉,觉得自己干的是害人的事情。”失眠大半个月后,小徐决定改行,“即使辛苦点,只要能赚安心钱就好。”

现场:

简陋工棚现场制作

在松江人民北路辰花路路口,记者看到了如小徐所说的路边蜂房。这一带比较荒凉,路旁杂草丛生,蜂房掩映在绿化中,看上去破烂不堪。

人行道旁,近十个蜂箱一字排开,几十只蜜蜂萦绕在蜂箱旁边,但仔细看看,蜂箱口不大有蜜蜂钻进钻出。再往杂草深处走近一些,还有十余只蜂箱重叠在一起,但不见有蜜蜂萦绕旁边。其中一个蜂箱上面,放了三个大小不一的玻璃瓶,瓶中液体颜色各不相同,疑似“蜂蜜”。

看到记者走近,蜂房里走出一名中年女子,“要买吗?我们这是纯天然蜂蜜。”据其介绍,白色的液体是菜子花蜜,而黄色的液体是大枣花蜜,价格都是25元一斤,一瓶有两斤七两,便宜点卖60元。女子拧开“菜籽花蜜”的瓶盖,舀了一点给记者品尝,很甜,但凑近闻闻,似乎没有任何香味。“蜂蜜没有气味的,有味道的是加了香精的。”女子说。

这些瓶子上没有任何标签,女子称瓶子都是高温消毒的,蜂蜜也是现采现装的,图的就是新鲜,“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养蜂的,质量你放心。”

她身后的蜂房,就是蜂蜜的加工场所。层高不足两米的蜂房里,生活用品摆了一地,几个脏兮兮的塑料桶里,还看得到“蜂蜜”残留的影子。角落里的一张床上,被褥、锅碗瓢盆、盛蜜用的器皿摆得满满当当。

屋内一桶冷水里,还浸泡着几个玻璃瓶,据女子介绍乃“蜂王浆”,“80元一瓶,绝对比超市买的要便宜,还要有营养。”

提醒:

路边蜂蜜没有保证

正规厂家的蜂蜜出厂前要经过提水浓缩、灭菌和去杂质等几道工序。路边的摊点大多没有这些程序,蜂产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此外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假问题。

沪郊蜂业联合社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哪里能放哪里不能放,但从卫生条件来说,在路边养蜂是不允许的,这种蜂房有“养蜂为名,卖蜂产品为实”的嫌疑,“养蜂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花、有庄稼、有水,在马路边这些都很难保证,卫生就更不能保证了。”

工商部门表示,蜂蜜如果涉嫌制假售假,且没有标签,没有质量保证,工商和质检部门就有权对其进行查处和取缔。

+1

来源: 作者:hongya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