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内地客攻港抢购奶粉,抢高价格之余,不少香港父母更要为一罐奶粉行遍港九新界。工联会的调查发现,55.1%上水和大埔区受访父母要跨区扑奶粉,普遍要走1至5间店铺才买到,更有居于上水的市民要到机场“入货”,而在货源短缺下,有奶粉更被炒至“天价”,有药房把原价每罐百余元的奶粉抬价至400元。工联会估计,日本地震后奶粉缺货情况更严峻,建议由母婴健康院为香港父母代购奶粉,确保香港婴儿“有奶饮”。
工联会于上月23日至本月2日,访问136名居于上水和大埔的父母,发现68.3%受访父母反映在购买奶粉时遇上困难,普遍要逛1至5间店铺始买到所需奶粉,更有2名父母问了13间店铺才买到奶粉,而最难买到的品牌为“美赞臣”及“美素佳儿”。
同时,有55.1%受访者要跨区买奶粉,足迹遍布港九新界,例如有大埔家长到旺角、尖沙咀、天水围、元朗等地区买奶粉,亦有居于上水的家长,甚至到机场“入货”。16.9%家长因“扑不到”所需奶粉,子女要转食其他品牌奶粉。
消委会在早前的调查中,指奶粉零售近期出现“海鲜价”,工联会的调查亦发现奶粉价钱差幅极大。有受访父母反映,有药房抬高售价,一罐原价百多元的“美赞臣”奶粉,被炒至400元,奶粉整体被炒高90至300元。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叶伟明昨日在记者会上表示,香港入口婴儿奶粉量由前年的1,774万公斤,增至去年的2,375万公斤,升幅达33.9%,远较香港7.8%的出生率增幅为高,他认为奶粉长期缺货毫无道理,质疑有人囤积奶粉作选择性销售牟利,促请当局密切留意,又建议由母婴健康院为本港父母代购奶粉,确保香港婴儿“有奶饮”。
初为人父的工联会北区区议员黄宏滔更在记者会上亲述其亲身经历,指自己上月为初出生儿子买奶粉时,找了区内9间药房及连锁店才有货,而为免儿子突然“断粮”他已加入奶粉公司的“婴儿会”,但“婴儿会”每次限购3罐奶粉只够儿子3周饮用,加上入会时递交不少个人资料,担心个人资料外泄,他希望政府能协助香港家长更易买奶粉。
是次调查于日本核扩散危机发生前进行,令人担心港人“情有独钟”的日本奶粉货源会更为不足,引发更严重的“奶粉荒”。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梁卓伟昨日在接受电台访问时表示,日本奶粉占香港奶粉市场24.7%,由于日本东北部物资短缺,相信输港量可能减少。当局过去数天与供应商了解日本奶粉销售情况,得悉将有两批奶粉运抵香港,供应商已作限售安排,减少囤积及抢购,希望有秩序供应予有需要的父母。
梁卓伟又强调,所有婴儿奶粉的成份其实都大同小异,除个别敏感症状婴儿,大部分婴儿转饮其他品牌奶粉不成问题,并可于5至7天内逐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