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从小就听过这个故事——一个笨媳妇和面,面硬了加水,水放多了再加面,如此反复以至最后无法收拾。然而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则小笑话居然被运用到了现实中,豆浆里加水以增量,稀了便加面粉增稠,就这样做出的一杯杯豆浆居然堂而皇之地卖到了消费者的手中……
2010年3月16日,市民王女士在路边买了一杯豆浆,谁料打开后发现不仅味道非常淡,而且有点牙碜,甚至还从豆浆里吸出了数个小疙瘩,“我挺意外,以为豆浆都更新换代了,弄得跟珍珠奶茶似的呢,可我把那小‘珍珠’咬破了才发现,那原来就是一个个的面疙瘩,难道他们向豆浆里加了面粉?”
带着疑问,王女士拨通了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12365热线电话,向工作人员详细叙说了她遇到的情况。
3月19日,质量技术监督局双桥分局执法人员来到该家豆浆店进行现场检查,此时该店的两名工人正在向生产加工的豆浆中添加着面粉,被执法人员逮个正着。后查明,现场两名工人未办理健康证;该店使用的添加剂为消泡剂、麦香精,其中消泡剂未备案。
据两名工人表示,添加面粉是为了给豆浆增稠。众所周知,好豆浆应为乳白略带黄色,做好后倒入碗中有粘稠感,略凉时表面有一层油皮,豆香浓郁、浓度高、口感爽滑,并略带一股淡淡的甜味,而该豆浆店生产的豆浆不仅颜色发白而且口感很差,这种水和面当主角的豆浆营养价值还剩几何?
在查清事情真相后,执法人员对当事人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该店于2010年3月30日前:1、立即停止生产清理卫生环境,将符合要求的添加剂到质监双桥分局备案,办理工人、人员健康证,符合要求后上岗;2、停止在豆浆中添加面粉。双桥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二条、第五十条的规定,对该豆浆店给予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处以罚款人民币6000元的行政处罚。
记者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2010年消费者投诉案件中,共有食品问题65件,占投诉总数的2.9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目前投诉案件数量的下降表明政府各个部门对食品问题监督的行之有效,然而食品问题仅仅靠监督是不够的,保障食品安全本来是身为食品生产企业最低的、最起码的要求,企业应加强自律,坚守食品安全的底线。但是,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一时的利益,在整个行业“潜规则”的怂恿下,不惜损害百姓的健康,希望类似“豆浆掺面”的事情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