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自己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虽然这个“幼儿园”的名字里没有“幼儿园”三个字,但所行之事却和其他幼儿园一样———有相同的班级设置、时间安排。但是,当“幼儿园”没有专属户外活动场地以及孩子吃饭、睡觉、上课都在一个教室里等问题逐渐呈现后,家长们这才产生了疑问:这所不符合城区幼儿园硬件要求的“幼儿园”是不是一所真正的幼儿园哦?
家长反映
合同写的是“提供培训课程”
小南(化名)今春进入位于青羊区西子香荷小区内的“许博士儿童之家”小班。小南妈妈说,她是去年报的名。在这之前,她也咨询过其他一些自己中意的幼儿园,都被告知名额已满,于是只剩这个选择。和“许博士儿童之家”签合同时,她注意到,乙方印章显示为“成都许博士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同内写明“甲方已完全了解乙方向甲方提供的1.8岁到6岁的培训课程”。小南妈妈说,她当时并未在意,“因为他们设有婴班和小、中、大班,家长每天早上送过去,中午吃饭,睡觉,下午再接回来,和其他幼儿园是一样的。”
就读于小班的小西(化名)的妈妈说,她也是因为没能在自己中意的幼儿园报上名,才让娃娃来读“儿童之家”。和其他幼儿园相同的班级设置、时间安排,都让她觉得这是个幼儿园,只是名字里没“幼儿园”三个字而已。一年一万三的收费和每月750元的生活费也让她安心,“因为现在幼儿园收费都比较贵。”
但家长们逐渐发现一些不太对劲的地方。小西妈妈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幼儿园居然连个专门的户外活动场地都没有,只是偶尔在小区里进行活动。小南妈妈则称,娃娃吃饭、睡觉、上课都在一个教室里。“那个教室面积并不大,我去看过孩子们睡觉的场景,整个教室密密麻麻摆满了床。”她说,平常上课时,这些床要么被垒在教室的一角,要么就放在教室外的走廊上。
根据成都市制订的《城区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试行)》,一个合格的幼儿园要有基本的硬件配套设置,其中包括了要有和幼儿园规模相匹配的户外场地以及单独的寝室等要求。家长们虽不知道这些具体规定,但直觉告诉他们,这个“幼儿园”有些不对劲。
“儿童之家”员工
我们并不是幼儿园
昨日来到“许博士儿童之家”,成都商报记者没看到专属于儿童之家的户外活动场地。一位自称是该机构顾问的龚姓男子在电话中证实了家长对户外活动场地的说法。但他表示,他们和小区进行了协商,孩子可以利用小区场地活动。由于儿童之家的工作人员拒绝记者进入探访的要求,记者未能亲眼见到教室的使用情况。两名自称是儿童之家前工作人员的知情人告诉记者,小南妈妈关于教室的说法属实。
“我们并不是幼儿园。”“许博士儿童之家”一名周姓员工语出惊人,“我们是类似于幼儿园的性质,是早教、幼儿园和托管三结合,所以取名儿童之家……”她还称,“许博士儿童之家”在青羊区教委和工商管理部门都有登记,是合法的。记者希望她出示相关登记备案,她说负责人不在没法提供。
在电话中,“许博士儿童之家”的相关负责人也称,儿童之家并不是幼儿园。即便班级设置和时间安排同其他幼儿园一样,教学内容却和其他幼儿园大相径庭。但具体怎么不一样,他又说不出来。
记者调查
“儿童之家”难说违法不违法
青羊区教育局成职幼教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区教育局所审批的幼儿园名单中并没有该机构的名字,建议记者先找到该机构的登记审批信息。记者随后登录“成都信用”网站查询。信息显示,这个位于琼楼路99号7幢1楼的机构的登记机关是成都市青羊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名为“成都许博士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青羊分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教育咨询(不含出国留学咨询和中介服务)、教育培训(不含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家庭服务、销售玩具、服装、文具、教具、日用品、货物进出口等。
成都市工商局注册分局副局长黄维新明确地告诉记者,幼儿园业务并不在教育培训所允许的范围内。
“哪条法律规定说幼儿园不属于教育培训?”“儿童之家”顾问龚先生虽然承认他们的确实行了幼儿园办学之实,但并不认为违规。他只是就家长对机构硬件条件提出的问题表示“确实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如果家长对机构的条件不满意,“随时都可以退费”。
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士则表示,他们无法给这个问题盖棺定论。“中小学学历教育肯定不属于教育培训的经营范围,这个是法律规定的。”该人士表示,说到0~6岁的教育,教育界内部普遍认为,0~3岁属于早期教育,可以划入教育培训范围。3~6岁则属于学前教育,是否属于教育培训范畴,“这就不好说了,就我所了解到的,这其中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限。”
“变相幼儿园”
市教育局正调研 将出台政策
据了解,包括《广州日报》在内的一些媒体都曾报道这类“变相幼儿园”。报道称,因为开办幼儿园必须向教育部门申请办学资质,不但硬件有要求,还需要接受教育部门监管和通过卫生、消防等多部门的审核,成本非常高昂,而开办早教或培训机构只需要以早教等名义,向工商部门申请相关执照即可开办,但卫生、消防等问题则缺乏监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都是因为正规幼儿园一位难求才找到了“许博士儿童之家”。家长的需求催生了“变相幼儿园”的存在和发展。市教育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这一现象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正在展开调研,将出台相应政策。
“其实,我们也希望有一个正规的方式来做(幼儿园)。”龚先生最后吐露真言。他说,从去年开始,他们就一直在积极寻找,但要达到教育部门要求有足够的户外场地和教室的场所很难,“如果你有这种信息,告诉我们,我们绝对愿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