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走心”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什么样?

行业

2020年08月03日

  侧重知识灌输、重痕不重效、沦为“家长作业”……一些地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入脑入心难

  安全教育“动静”大于效果,葫芦掉进井里

  学生放假,安全教育不能放假,要真正出得了校门,形成社会合力

  6月,8名重庆小学生溺水身亡,再次敲响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警钟。

  早在去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就已被教育部纳入学科课程标准。今年,针对防溺水安全和食品安全等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话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连续发出4次安全预警。但近期国内仍连续发生多起涉中小学生安全事故。

  多位受访专家、老师和家长认为,关系千万家的学生安全教育仍不够“安全”,有的地方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亟需全社会提升责任心,写好学生安全教育的责任书。

写在纸上的安全教育

  前段时间,江苏一小学发生一起学生跳楼事件,有关部门随即要求各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并马上拿出实施方案,尽快上传落实效果反馈。

  “最怕听到涉及学生的安全事故。”西北地区某县的一位小学老师皱起眉头。

  记者调研发现,有的地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侧重知识灌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地方的学生安全教育尚缺少系统教材和柔性教法,填鸭式教学法既无法吸引学生兴趣,也不能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大多是在宣传栏画黑板报宣传安全知识、给学生发放安全教育手册,但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急安全演练却很少。”有受访家长告诉记者,安全教育实践性强,但现在更多侧重于书本知识灌输,学生参与度不高,“写在黑板报上、安全手册里的方法,很难转化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重痕不重效。“几个月来,光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就写了好几个。”在调研中,多所学校的老师反映,经常接到“再搞一个预防溺水的方案”“检查落实材料今日要交”等涉及学生安全教育的临时任务和相关检查。

  西部一些中小学教师说,在相关部门重视层层传导、档案留痕情况下,学校教务部门柜子里不得不塞满“迎检神器”——各类表格、实施方案、成果汇报、宣传海报、标语等等,涉及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等各种门类。

  “一到寒暑假,学校就发放安全教育的告知书,必须让家长签字,时间久了,大家都应付了事。”一位小学生家长说。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安全教育仍然依靠责任书等形式。

  “‘层层压实责任’变成了‘层层完成任务’,这让安全教育纸上来纸上去。”一位在中小学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的学校负责人说,工作留痕、表格检查、材料落实,让安全教育形式大于效果实测,反而埋下不安全的隐患。

  变味的“家长作业”。为了增强安全教育方式多样性和内容趣味性,相关部门网上打造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但记者发现,在一些中小学,本应布置给学生的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上的家庭作业,变为“家长作业”。

  “孩子课业负担重,从学校课程到课外辅导已经排满了,没时间再学习安全教育的网络课程,学校布置的任务只好变成我们家长的作业。”一位受访的高一学生家长说,他们替孩子完成过好几年的安全教育作业。

  而多位乡村教师反映,班里的留守儿童比较多,看管人只有老人,年龄偏大。有的家庭也不具备上网条件,无力完成网络安全教育作业。

6月23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为华山路小学的学生讲解心肺复苏技能 梁孝鹏摄

  6月23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为华山路小学的学生讲解心肺复苏技能 梁孝鹏摄

“动静”大于效果

  “从实际效果来看,一些地方的学生安全教育仍存‘葫芦掉进井里’的情况,看似深入,实则浮在水面。”多位受访学校负责人和老师认为,安全教育“动静”大于效果,折射出认识不到位、社会合力难形成等多重问题。

  “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靠边站,关键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多位受访中小学负责人说,安全教育说到底是生命教育,一些地方在文件中反复强调,但落实时缺乏细致指导,也缺少具体抓手。

  “有的地方把安全教育责任单纯当作学校责任,认为学校落实了,工作就做完了。”多位受访学校教师、教育部门的领导及高校教育专家认为,安全教育不够“安全”,也与公安、综治等联席部门及街道、乡镇、村社等未能在宣传、教育、管理、防范上发挥出应有作用有关。

  “学生出了校门,安全教育却跟不上。”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茜说,学生发生溺水等安全事故后,问题反思过多聚焦于学校教育的缺位上,但缺乏多方联动教育机制上的反思,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不能仅满足于将安全教育责任层层传导,把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变为完成安全教育责任的传导任务,出了事故后,更需要从全链条层面进行系统反思。”

用责任心写好责任书

  多位受访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要真正把安全教育看作生命教育,用全社会的责任心写好学生安全教育的“责任书”。

  目前,安全教育已经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各地学校执行力度并不一致:重视度高的学校,开展力度大、手段多样,教育效果明显;而重视度不够的学校,有的仅把安全教育纳入主题班会提上几句,不但起不到更强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给低龄中小学生造成安全教育不重要的错觉。

  王茜建议,学校应将安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学科建设等立体层面统筹考虑,并选取符合实际效果和各阶段学生特点的教材,加强案例教学,注重养成学生安全习惯和意识。

  也有受访中小学教师建议,教学中需多采取学生易于接受、能上手能实践的形式,比如利用新媒体手段,观看电影、短剧及动漫,避免简单的知识灌输;也可开展情景式、模拟式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涉及种类多、部门多头,多位受访者建议,要避免涉及安全教育的相关要求、检查、规定相互重复打架,系统梳理安全教育相关的考核检查项目。

  多位受访教育专家和中小学负责人说,要科学厘清校内责任与校外责任,廓清教学责任和社会责任,将安全教育系统化,扭紧社会合力,提升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实效,不能简单地将责任甩给学校。

  一方面,对于校内安全教育,有关部门不能把和学校签订“责任书”当成“免责书”,要多一些配合支持,少一些文件表格,把安全教育空间留给学校。同时,用好检查督导的指挥棒,多问学生、多测实效,最大限度避免应付了事、形式主义。

  另一方面,在校外安全教育上,地方政府、安全教育部门、社区以及家庭等安全教育相关责任方,都应发挥各自优势力量,参与到安全教育各个重要环节,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完善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日常巡查,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教育意识。

  同时,更要多方合力帮助中小学生提升安全意识,帮助其多渠道学习自救方法,厚培安全素养,让每一个中小学生都能成长为安全教育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记者 姜伟超 白丽萍)

+1

来源:瞭望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