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孤儿药、低价药、短缺药断供情况时有发生,致使很多患者四处求药,面对此“药荒”,国家将出手拯救,改变药品短缺问题。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曾益新在会上表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药品短缺问题,明确要求抓好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低价药、“救命药”、“孤儿药”以及儿童用药的供应问题。
“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送审稿,经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后,在4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审议了《意见》,就贯彻落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日《意见》已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8个部门印发实施。”曾益新指出。
据曾益新介绍,此次《意见》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快速解决临床急需的一些药品短缺问题。目前已梳理出约130种临床易短缺药品清单,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近段时间,卫计委会同工信部、国资委、食药监总局等部门,解决了近50种清单内药品的短缺问题。二是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防止短缺药问题反复出现。由卫计委、发改委、食药监总局等部委组成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已拟定具体明确工作规则和任务分工。
“国家层面重点围绕国家级短缺药品清单内品种,组织制定短缺药品供应保障重大政策,协调解决跨省短缺问题。省级主要是建立相应会商联动机制,综合评估辖区内药品短缺信息和应对建议,统筹解决局部性短缺问题等。”曾益新说道。
对于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曾益新指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涉及研发注册、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关系患者、医疗机构、生产流通企业、行业学协会等方方面面,参与主体多、社会关注度高、应对难度大,也迫切需要创新工作模式,加强部门协作,强化风险防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决老百姓基本用药需求这个民生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在文件发布后,确保文件精神和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力争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当前,儿童用药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儿童药短缺的问题,曾益新表示,今年在新药研制的国家重大专项中,已经把儿童药品的研发和审批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布局,研发和加快审批适合中国儿童使用的药品。
“经常说儿童药是掰开二分之一、掰开四分之一,甚至掰开八分之一,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儿童药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曾益新说,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是“十三五”的重点任务,科技部、财政部、药监总局、卫计委等共同加快专门适合中国儿童用药的研发和审批程序。
特别是今年,在新药研制的国家重大专项当中,已经把儿童药品的研发和审批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布局,财政部也给予大力支持,专门设立了重大专项课题,研发和加快审批适合中国儿童使用的儿童药品。
曾益新指出,所谓适合儿童的药品,一个是剂量,一个是剂型。他表示,儿童体重不一样,要有合适的剂量。在剂型方面,要以口服液的方式,要适合儿童口味,让小孩愿意喝下去。“估计再过几年儿童药短缺现象会得到有效解决,当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原标题:国家卫计委:未来几年儿童药短缺或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