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揠苗助长问题多 幼儿园“小学化”亟待遏制

行业

2010年11月11日

近年来,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愈加重视,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这背离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扭转幼教“小学化”趋向势在必行。

——编者

“三岁以前保证能认两千字。”某幼儿园打出这样的宣传语。

“我儿子还没上学前班,数学就达到小学二年级水平了。”一位家长不无骄傲地说。

类似情况很多。在不少幼儿园,三四岁儿童英语、语文、奥数样样要学,大量玩耍时间被各种作业剥夺了。幼儿园俨然成了准小学。

“小学化”源自应试教育

“现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孩子多学一点,上小学就会轻松些,一些民办园为了生源需要,一味迎合家长需求,向孩子教授大量知识,实际上助长了‘小学化’趋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说。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化敏深有同感:很多幼儿园和家长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这是很大的误区;幼教重在对孩子行为习惯、潜在能力、思想品质、好奇心等素质培养,但很多家长不以为然。

“有时候家长也很无奈,他们不愿孩子学那么多知识,但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跟风。”大连万达星海人家幼儿园总经理徐宏介绍说,由于该园没有搞“小学化”教学,几年来流失了不少生源,最多时3个班只剩下2个班了。

徐宏的遭遇并不鲜见。事实上,为了让孩子升入名牌小学,很多家长将孩子转到知识性强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留住生源,只好加入“小学化”行列,“小学化”之风愈演愈烈。

“可以说,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幼儿园。”刘焱同时指出,幼儿园“小学化”,根本在于当前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导向,随着应试教育愈加低龄化,原本以游戏、玩耍为主的学前教育变成了以学习、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教育。

如果说市场“绑架”了学前教育,那么应试教育则是“小学化”市场滋生的土壤。

揠苗助长问题多

“不少幼儿园,没有玩具,没有游戏,孩子成天不是背课文,就是像走迷宫一样做算术,根本没时间做其他事;有些孩子只会认字,不会思考;那些远离生活、超出理解能力的知识让孩子产生了厌倦感……”提起这些,王化敏忧虑地表示,背离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小学化”教育,影响的是一代人的未来。

刘焱认为,过于强化幼儿知识性教育,会扼杀他们天真烂漫的个性,不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和训练,创新型人才培养更无从谈起。

“过早学习大量知识,是对孩子过度拔高,无异于揠苗助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铁明指出,部分幼儿心智不成熟,硬让他们学知识,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那些抢学小学知识的幼儿,到小学之后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或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还养成了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的散漫习惯。而一些小学,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某些知识点,就进展得很快,结果那些在幼儿园没有提前学习的孩子还要额外补课,而且容易自卑。

“不少幼儿园缺乏专科教师,传授的知识不一定准确,如果不准确,幼儿会先入为主,到了小学很难纠正,反而误人子弟。比如,有些孩子英语口语发音不准,比完全不懂英语的学生还难教。”一些小学老师向记者诉苦。

另外,由于幼儿园教授的内容不同,小学教师很难因材施教,扰乱了小学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进度,给教学秩序带来诸多不便。

学前教育“小学化”弊端多多,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

“学前教育是对孩子一生负责,失败了无法补偿。”北京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慧燕呼吁,幼儿园要注重质量和能力发展,避免“小学化”,为孩子快乐人生奠基。

那么,如何扭转幼教“小学化”倾向呢?

政府加强引导监管

王化敏认为,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她建议,应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多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大胆揭露幼教“小学化”弊端,给人们正确的舆论引导。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同时要加强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教师、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监管,并及时将结果公布于众;对一些机构的错误宣传观念,要及时制止。

一些地方已经行动起来。今年5月,大连市教育局出台文件《大连市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实施意见》,坚决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今年8月,天津市教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的通知》,规定幼儿园不得对幼儿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检测和考试,严禁“小学化”倾向。近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办《黑龙江省示范性幼儿园评审标准(试行)》对33所幼儿园进行评审,杜绝“小学化”倾向。

张铁明还提出,应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做出科学明确规定,对不合规范的办园行为予以法律制裁。

幼儿园坚持正确理念

“幼儿园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学要求、纲要的教学思想来办园。”山东宝威教育集团总裁单志勇认为,去除“小学化”,幼儿园首先要坚持正确理念,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王化敏看来,幼儿教育重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游戏、玩耍中培养他们的习惯和能力,鼓励他们个性化发展。

“孩子的语言、品质、习惯都是在生活中习得的。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礼貌、分工、合作、责任。”冯慧燕认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生活、游戏中的每个环节教育孩子,这样孩子的收获将很大。这无疑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徐宏认为,虽然很多老师是学幼教的,但时间长了思想也会过时,应对教师加强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理念,才能教好孩子。

教育制度或需重新设计

据了解,很多好的理念由于家长不配合常常贯彻不下去,由于家长一味重视知识教育,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卷土重来”,屡禁不止。

“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教育,但不懂什么是正确的教育。很多时候家长认为孩子是在瞎玩。与其这样,不如多学点知识。”刘焱说。

王化敏建议幼儿园应定期向家长开放——家长只有亲身参与教学,体会到游戏、玩耍的价值,才会转变观念,配合学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两年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做讲座,加强与家长沟通、互动,幼儿园流失率逐渐降低,今年9月份只转走了四五个孩子。”徐宏欣慰地告诉记者,一些家长的观念已开始转变。

不过,有专家指出,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根本在于教育制度的改变,只要应试教育导向不变,“幼升小”考试存在,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很难真正改观。

“这是关系到整个教育制度的大问题,可能需要重新设计教育制度,逐步扭转应试教育导向。”刘焱还建议,将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二年级合并、衔接,减轻孩子学业负担,实行游戏化教学,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责任编辑:王静)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