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深圳儿童看病难”系列报道
深圳新闻网讯多年来,看病难问题已成了深圳的“老大难”,而儿童看病难则是“难上加难”。连续几年的生育高峰使深圳的人口再次呈爆炸式增长,物是人非,可深圳的儿童医院还是13年前那般大,“从建院至今,13年来,我们的年接诊量翻了5倍。因为没有足够的病房,去年,有5.38万人次病人只能住进留观室,数量约占全市留观病人数的50%。”市儿童医院负责人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深圳目前的“儿童看病难”问题:“通俗点讲,就是准备了一桌饭却来了两桌的人。”
从即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关注深圳儿童看病难”系列报道,观察、调查、倾听、交流、走访、探讨、思考……问题的解决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密切的关注却是时时必须的。
A
“战略物资”
样样必备
“每次小孩生病我们都要全家出动,作好长时间的作战准备,到儿童医院看病的人实在太多了!”15日中午12时许,在市儿童医院的呼吸道疾病输液室,郑女士抱着正在打点滴的两岁女儿,而坐在一旁的丈夫刘先生不时给女儿喂水抹嘴,旁边还放着一摞快餐盒。郑女士告诉记者,她家住上梅林,女儿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自己可以说是儿童医院的“常客”了。
郑女士说,每次女儿生病需要到医院看病时,自己和丈夫就必须要请假全体出动了。“首先早上6时30分左右老公就得先过来挂号,必须赶在7点医院开始挂号之前到,因为7时到8时之间肯定很多人。”郑女士向记者述说着自己近两年总结出来的“看病经”,“然后我就带着孩子在家里收拾,晾衣叉、尿不湿、奶粉奶瓶、干湿纸巾一样都不能少,等差不多到号了才带着小孩从家里出发。”
“就算只是给小孩看个普通的感冒,从挂号、化验、等化验结果、皮试到输液,全部下来至少要六七个小时,这期间小孩的吃喝拉撒全都在医院了,不准备充分点怎么行?”刘女士说,“而且小孩生病的时候常常闹情绪,即使我们又抱又哄,她还是哭闹。这样大半天下来,真像打仗一样,比上班还累。”
B
起个大早
赶个老远
18日上午11时许,家住宝安西乡的黄先生夫妇和儿子正在市儿童医院的皮试室外等候结果。聊起儿子的病,黄先生既无奈又不满。黄先生说,为了带孩子过来看病,他们早上5时就起床准备出发了,先是从西乡坐310-315环线到南头关,再转两次车才能来到儿童医院。到了都7时多了,挂得呼吸内科19号。
“孩子咳嗽都4天了,在附近的社康中心和医院都看过,钱也花了,药也吃了,就是没有效果。”黄先生说,原本觉得这种小咳嗽在附近的社康中心看会比较方便,结果在社康看了两天孩子的病还不见好转,后来在附近的医院看了一天还是不好。“看不好不仅是小孩难受,大人也要跟着遭罪,这几晚都睡不好觉。”
黄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并不是第一次来市儿童医院看病了,每次看病都要起个大早赶个老远。“今天还算是快了,人还不是很多,我们曾经有一次7时多挂的号,看完病回到家都快晚上9时了!还有一次9时多过来看急诊,第二天6时才看完!”黄先生一脸无奈地说,“但这也没办法啊,附近能看得好的话,谁愿意来受累?儿童医院虽然远,但全深圳就这么一个,医生的技术和设备应该都是最好的,给小孩看病来这里比较让人放心。”
“明天还要来复诊一次呢。本来想让医生开两天的药,这样明天来就可以直接输液,但医生没同意,我们明天又要排队挂号看一次。”黄先生这样说道。
C
看病排队
是件常事
林先生一家就住在市儿童医院附近,记者10月18日上午9时多看到他们时,他们正在市儿童医院内科门诊室外等待叫号。林先生告诉记者,他早上7时15分从家里出发,7时30分到达医院,排队等候了半个多小时,在8时多挂到了消化内科的14号。
“病人这么多,排队是理所当然的。等一两个小时是很平常的事,如果不用排队那才怪呢。”对于看病要排队,林先生十分释然,他说,家里就在儿童医院附近,因此儿童医院也成了每次小孩看病的必然选择,但另一方面,因为儿童医院全市只此一家,许多住在龙岗、宝安和坪山、光明等地的父母都带孩子过来看病,致使医院的病人太多,排队也就成了常事。
“本来我们住得近,可以凌晨4时左右来挂急诊的,那时人肯定没这么多。但是急诊的医生相对比较年轻,有些病还是要看内科门诊医生,经验多。但是人实在太多了,为了孩子,只能耐心等候。”
D
病人很多
气味很大
“排队就没什么好说的,无论小孩大人到医院看病也免不了排队,但是希望医院的服务更加温馨和细致。”和林先生一样,家住白石洲的陈先生也“习惯”了排队,但他对于儿童医院的卫生状况有自己的看法,“医院人太多了,一般一个小孩看病至少有两个大人陪同,人多气味大,尤其是输液室里面,还混杂着小孩的大小便和呕吐物的味道,实在让人难受!”
陈先生说,小孩在医院里面随地大小便,这一定程度上与家长的素质有关。“但是儿童医院的病人、服务对象都是儿童。患病儿童随时呕吐,家长也没法子避免;另一方面儿童本身的自制力就比大人差,有时等到他们说要大小便家长再抱着他们往厕所跑也来不及。”
“希望医院能加大清洁、消毒的频率,尤其是对于输液室这些孩子要长期逗留的地方,如果有专人负责就最好。”陈先生这样建议道,“还有可以在医院的角落放置一些塑料袋,或者是放个拖把水桶,让家长在孩子呕吐、大小便的时候使用,这样家长自觉把孩子排泄物打包处理的话,医院的卫生环境会变得更好,医院的工作量也会减少。另外,我觉得现在医院的厕所用起来也不方便,一格一格的,家长常常除了高举小孩的点滴外,还要撑着厕所的门,应该给患病儿童设计些专门的厕所,让他们和家长都用得方便。”
E
一起输液
害怕感染
家住清水河的邱先生一家同样是6时30分从家里出发,早早就到达儿童医院为扁桃体发炎的儿子挂号看病。记者在输液室看到他时,他儿子已经在输液。即使家附近就有社康中心,但邱先生夫妇还是舍近求远带儿子来到儿童医院。“大人患了小小的感冒发烧,或许社康中心还能凑合;小孩就不一样,尤其是输液,社康中心的扎针技术不行,常常扎几针都扎不上,还是带到儿童医院比较放心。”邱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小区的其他家长都不愿意带小孩去社康中心看病,需要的话都是上大医院。
“但是儿童医院病人太多,长时间坐在一起输液又害怕一不小心感染上其他疾病。如果真的病轻变病重,那就得不偿失了。而且很多孩子吵吵闹闹的,听着也烦躁。”邱先生说,“但是撑个晾衣叉到医院外面又可能会有危险,一旦出什么事故,再跑回来就太晚了。”
邱先生说,自从儿子出生之后,他就特别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儿童看病的注意事项,还看到一些关于输液的医疗事故案例,“如果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被输错液,可能短短两分钟就没命了。医院也有温馨提示,让我们在有医护人员巡视的地方输液,现在这么多家长拿个晾衣叉到外面输液,实属无奈之举啊。”
市儿童医院
平均每天都有
150名患儿等候入院
深圳晚报记者张伟嘉 王雅报道 “‘看病难’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一直都在想办法缓解这种现象,但也受到医院面积、医生数量等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市儿童医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俗点讲,就是准备了一桌饭却来了两桌的人。”
据介绍,市儿童医院从1997年投入使用,最初医院设置病床350张,配备医务人员595名,计划每年门诊量26万人次,能为400万人口提供服务。经过13年的发展,深圳市人口大幅攀升,而市儿童医院的年接诊量也翻了5倍,2009年市儿童医院总诊疗达130.9万人次,住院病人2.67万人,病床使用率达128.5%;2009年全年有5.38万人次病人因为住不进病房而需要住进留观室,数量约占全市留观病人数的50%。但需要一提的是,13年来医院的面积并没有相应增加。“这些年来我们想尽办法,见缝插针地增加病房,后来把原来的医院办公室也改作病房,硬是增加了50个床位。”市儿童医院有关负责人这样说,“加上这50张以及其他加床的床位,医院的病床数可以达到540张,但也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平均每天都有150名患儿等候入院。此外,医院急诊还专门安排了16个小儿内科医生,但有时半夜患儿看病也要等两三个小时。”
该负责人说,除了医院面积外,医务人员的配置也是一个限制。虽然目前市儿童医院的医务人员数量已经扩增至近900人,但仍存在缺口,尤其是某些流行疾病高发的时候,全院所有医务人员停止所有休假弹性排班是“家常便饭”。“最近几年我们常常在医疗专业报刊上刊登招聘广告,但是来应聘并且能通过的人寥寥无几。”该负责人表示,医疗行业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儿科尤其是高风险中的高风险,因为小孩在述说自己病情症状的时候常常表述不清,家长的述说也可能有偏差,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儿科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
该负责人表示,在SARS、甲流、手足口病高发的时候,门诊求医的病人会大量增加,而这时医院常常也会被指定为全市抢救危重患儿的重点医疗单位,需要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对危重患儿进行救治。这对医院的人员配备来说是双重的压力。“这时医生就需要长时间超时工作,最多的时候一个医生一个月接诊的病人就达到2600多人次。高峰期输液患儿每天达1500人,再加上陪护的家长3至4人,高峰时段700平方米的输液区就要容纳2000多人。尽管我们加派护工24小时值班打扫卫生,也很难让家长满意。”
“患儿家长等待时间长了会着急、心里有气,他们这种心情我们非常理解。”该负责人还表示,医院此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处理好医患关系,但有时医务人员加班加点为病人服务却得不到基本的尊重,个别医务人员也会表现得烦躁,这时医院只好“挥泪斩马谡”,按章对其进行处罚。
儿科专家
找专业医院专业科室
的心态是正确的
深圳晚报记者王雅 张伟嘉报道患者分流、家长的就医心态需要调整、看病最好不舍近求远、小病到社康、大病到医院……如何缓解“儿童看病难”?社会各界众说纷纭,纷纷支招。许多患儿家长被如打仗冲锋似的看病历程折磨得也是摇摆不定,不知如何抉择?昨天,除深圳市儿童医院外,目前我市规模最大、儿科配备最齐全的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儿科主任张宝欣教授说:“孩子生病了,家长找专业医院、专业科室的就医心态是正确的,也是值得鼓励和倡导的。”
儿童患病、检查、治疗、用药都与成人大不相同,这一点毋庸置疑,否则也不必专设儿童医院而在综合医院专设儿科了,张宝欣教授介绍了一个目前最常见的现象: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即许多人笼统称之感冒。“感冒可能是太多了,许多人经常认为是小病,重视程度不够,到医院治三四天,不发烧了或者没什么症状了,就不治了,结果经常导致孩子病情反反复复。事实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疑难症症范围。儿童一旦染病,往往难以治愈,而且这类病往往还会引起滥用抗生素,造成孩子二次感染等。”
张宝欣教授解释:“从今年初至今,支原体肺炎占了目前患病儿童中较大比例,而这种病的发病特点就是早期很难确切诊断出来,如果医生没有丰富的经验,没有大量的病例作为基础分析,进而为患儿做有针对性的检测,就很难一下子确诊。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准确治疗,患儿就可能经过了几天的治疗都没有效果,甚至病情加重。”
专业的医院、专业的科室、专业的设备,当然还要有经验丰富的医生——这些都是家长们最为看重的。目前,除了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已经成为紧随其后的、规模最大的专业儿科医院,而且该院的先进技术设备已经延伸到对患儿的检测过程中。如:传统皮试都是要在手腕上用针尖注射试剂,这也是孩子们最为惧怕的环节,而且必须要等待20分钟才会出皮试结果;而该院引进的皮试仪则只需要在患儿手腕上系上一个类似腕表的试剂盒,5分钟后皮试结果就出来了,许多孩子还以为是一个玩具呢!采血阶段也是一样,传统都是扎手指、挤捏,经常把孩子搞得哇哇大哭,而该院引进的无痛采血笔,则利用弹射采血,十分快捷方便,许多孩子还没有感觉到痛感,就已经采血完毕……这些富有高科技、人性化的举措都备受家长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