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着五岁的儿子将新玩具拿去幼儿园当“分享礼品”,长沙的李女士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上个月,儿子已经往学校搬了十多个玩具了,却从未见他将玩具带回来。
[家长]
幼儿园的玩具 大部分是孩子送去的
“妈妈,老师说幼儿园搞活动,要我们小朋友带玩具去幼儿园玩。”李女士说,上周,儿子刚回到家就找她说带玩具去幼儿园,这次,李女士可不愿意了。
李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今年5岁,在芙蓉区火星德才幼儿园读中班。从入园起,就不停地送东西,像拼图、象棋等各种玩具,儿子最喜欢的连环画图书都被他一股脑儿地送到幼儿园了。“幼儿园一楼存储的各种体育器材大部分都是孩子们从家里拿了往幼儿园送的。”李女士气愤地说。
李 女士介绍,该幼儿园老师总以“好东西要大家分享”为由,向孩子索要各种玩具。每逢幼儿园办活动,小朋友们就都得带着花、球拍等礼物送到幼儿园去,“说是为 幼儿园尽一份力。”不仅如此,有时候,小朋友们过生日,老师就让把蛋糕带到幼儿园去,作为实践“好东西要大家分享”的有力证明。
在李女士看来,这些被儿子搬出去的玩具完全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园方]
幼儿园玩具有限 小朋友“玩具分享”
“幼儿园的玩具只有那么多,孩子们在幼儿园天天玩,已经产生厌烦感。”幼儿园工作人员说,所以,幼儿园每逢活动便希望孩子们自己带玩具来玩,当他们玩累了,就会自发地与别的孩子交换玩具,分享快乐。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幼儿园,常常可以看到这一幕: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有些小朋友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这样下去,对今后同伴间的合作也不太好。”
对于家长提到的“玩具有去无回”,工作人员表示,小朋友拿过来的“分享玩具”是随时可以拿回去的,可能是一些孩子忘记将玩具带回,所以让家长产生了误解。
专家说法
让独生子女学会分享
吴杨心理咨询服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成人都让着孩子,使幼儿养成“唯我独享”的心理,渐渐地使幼儿养成一种习惯:只接受别人的东西,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人分享。幼儿独占玩具的行为就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工 作人员表示,普遍来说,分享玩具可以培养孩子们合作、团队及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幼儿善于观察与模仿,家长的带头作用很重要。如果有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 出:孩子还小,不要计较,或者家境条件不错,有求必应,孩子就会认为别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也有的家长告诉孩子,玩具是新的,不要让别人玩,否则要弄坏 的。这样孩子就有可能变得自私、霸道。“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奉献精神,家长除了言传身教,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