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贝网

女人30已婚未育成面试关键词 生或升成难题

行业

2010年10月12日

【亲贝网 消息】老一辈的人认为,女性在27岁时生出的孩子最聪明。这个理论暂没有科学依据,也谈不上民间共识。但正是这样的说法,凸显了职场女白领们生育难的尴尬——24岁前后大学毕业;27岁左右结婚,却没有生养孩子的经济基础;30岁左右正逢晋升的关键时刻,想生育老板说要找个人替代你……

  在一线城市的白领女性中,“丁克”现象十分普遍;一部分人则一拖再拖成为大龄妈妈、高龄产妇。但随着年龄及家庭压力的加大,却不得不再次考虑生育的问题,“生”与“升”的矛盾十分突出。

  1 没交生育金 生育多份痛

  Anny 27岁 状态:怀孕3个月 所在地:广州

  毕业后一直在民企工作的Anny,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意识到生育保险金有多重要。刚入职场时的Anny,满脑子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对于未来的生育问题,总是以一句“还早呢”来敷衍家人和自己。如今停薪留职在家保胎的Anny,对至少能作为孩子一整年生活费的生育保险金更为看重,可为时已晚。

  点评:她们中的一些还在自我催眠:生育福利离我太远,可以暂时没有,但一定要有份工。当生存成了当务之急,谁还有空去管下一代从哪来的问题。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2 已婚未育成面试关键词

  Becky 29岁 状态:已婚未育 所在地:西安

  Becky最近正在考虑换工作。但当她收到一封面试官的邮件后,对找工作的看法不再乐观。面试官的邮件这样写道:“你的工作经验很丰富。但是这个岗位没有储备人员,所以我们希望能找个年轻的或是已婚已育的候选人。请问你的近况如何?”Becky在回信中狠狠地掐断了面试官仅存的一丝好感。但现在Becky却在为营造更好的跳槽环境而备孕中。

  点评:急。中国太急。企业为利益最大化而急,HR为明哲保身而急,求职者为有一天能真正拥有“生活”而急。车上的人三六九等,车上的声音熙熙攘攘,车前的断崖无人问津。

 

3 生育可以 占坑不行

  Cathy 32岁 状态:待产 所在地:上海

  怀孕对于已经32岁的Cathy来说属于计划中却也有一份意外。一个小生命即将诞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但是Cathy最近却越来越忧虑。她愁的不是奶粉钱,而是产后能否回到原有岗位,能否享受没有缩水的资源或权利。“我年轻的时候,有好几次在晋升和生孩子的选择中选择了前者,”Cathy无奈地说,“现在我才发现,不管我有多忠诚,一遇上生孩子,总得要让步,事难两全。”

  点评:我们不禁要感叹,何时,女性生孩子不用看荷包是否羞涩,更不用看老板的脸色。“你的孩子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前程无忧论坛上一个网友在面试时因为这个问题被应聘企业经理问倒了。女性不用把希望寄予男性可以替代生育的可能,也不用考虑能像母鸡孵鸡蛋一般把孩子孵化出来的可能,现在只要有孩子就是个大问题,在某些企业看来,孩子成了工作的“祸害”。

  解决方案

  换岗或许是更好选择

  学了4年国际贸易的Cathy,毕业后幸运地进入了上海某中型外贸公司的办公室负责行政事务,辛辛苦苦干了3年,终于坐上了行政主管的位子。就在工作趋于稳定之时,男友向她求婚了。在感动与幸福的氛围中,Cathy决定在2006年的夏天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生活很甜蜜也很费神,Cathy一边要应付繁忙的工作,一边要抽时间照顾家庭,一时有点喘不过气来。不久后的一天,Cathy还意外发现自己有了BB。在老公的一再“逼迫”下,Cathy硬着头皮找老板沟通,在公司内部寻找其他的职位。最终,老板同意将她调往人力资源部,但只能是普通职员。Cathy觉得,比起行政部的琐碎和低价值的工作,人力资源是一门“技术活”,为了工作的长期稳定和发展,Cathy怀孕期间还一边“啃”着人力资源的专业书。渐渐地,Cathy适应了人力资源的工作,在生完BB后第三年,当上了人事主管,负责内部培训、员工关系以及招聘。

  点评:Cathy能力一般,属于笨鸟先飞的人,学国际贸易的她从行政岗转到人力资源岗,毕竟是半路出家,如果在此时放弃孩子选择“晋升”,恐怕一时间难以啃下这块硬骨头,不管是人力资源的专业能力还是个人的综合能力、职业成熟度等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相关新闻:职场女性之20,30,40--职场女性不安全感记录

  看过张艾嘉的电影《20,30,40》的女性,或多或少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职场是一部电影,我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20岁的姑娘要才貌双全,30岁的女人要事业娃娃两手抓,40岁的妇人则是真正学会面对与放下。三个年龄段的女人,面对同样的职场,有不一样的感触。

  20岁出头,正是愿意用大半年的积蓄飘洋过海去闯荡的年纪,却为容貌问题犯了难,原来“以貌取人”是真的……

  20岁,有貌才更安全

  小倩,大三女生,用辛苦1个月赚来的兼职工资4500元为自己换了个高鼻梁。理由是,大四就要开始找工作了,鼻子不够挺是她脸上最大的缺陷,花4500元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自信和机遇,值!

  年轻女孩不安全地带:“为工作容”

  22岁,对于刚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女孩子来说,正是最美的时节。她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享受爱情,全身散发出的青春活力胜过任何一款高档化妆品,这足以让旁人羡慕。可是为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们一毕业甚至还未毕业时,就开始为自己“不够完美”的外表所担忧呢?究其原因,“为悦己者容”并不是她们的目的,“为工作容”才是当务之急。社会的压力、职场的竞争,已经由内渗透到外了。在这些年轻女孩子看来,姣好的外貌已经取代了内在素质和学历,成为了进入职场的敲门砖、站稳职场的重要法宝。无关乎自身利益的“专家们”会呼吁: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容貌。可他们哪里能体会到这些年轻女孩身处的不安全地带——“外貌协会”,就是这么现实。

  对于职场“外貌协会”这一说法,很多人表面上不屑,其实心里却不得不认同。在现代社会,以貌取人已经基本趋于女性化:貌,即“女貌”。相比于女性,男性在此方面的压力则要轻许多,就好比“丑男易娶,丑女愁嫁”,这没有公平可言,只能说是“大自然的规律”。

  6成人赞同:美貌为职业生涯加分

  我们从小受到的“内在美”“心灵美”的教育已经遭遇到挑战。前程无忧曾经就容貌问题向求职者发布调查,结果有61%的受访者都赞同美貌会给职业生涯加分。他们认为在同等条件下,长得美的人能得到更多机会。同等条件下,美女更容易获得offer;而在某些特定的行业和职位上,美女凭借外貌上的先天优势,也容易赢得更多的机会。挺“貌”派的理由很合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也不想天天在办公室举头望“凤姐”低头见“芙蓉”吧!过来人的经验外加媒体的大力宣传,将这种“容貌不安全感”的影响逐渐扩大并广为流传,使得更多的年轻女孩以及她们的家长都坚定不移地把那张年轻的脸交给整容大夫,以求换来一份“职场前途保险”。对于那些职业定位明确且坚定,比如一心向往时尚、广告、奢侈品、传媒等行业的女孩子来说,单凭骄人的学历背景,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去留。“You are what you look like”,你不遵守,那只能从候选人名单中out了,谁让我们处在这个“眼球”时代!

 

关于职场“丑女”成功的案例,外有贝蒂,内有林无敌,大眼镜和龅牙并没有妨碍她们在职场上展现出的魅力。可这只是电视剧里的情节,现实中有多少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未有统计。但不难预见的是,这样的女孩子在职场的道路多半走得较为艰辛,承受力好的则“无知者无畏”,承受力差的则“前途未卜”了。

  没有自信的容貌,请准备强大的心态

  “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但愿它永远不会改变,许多梦想都编织太美,跟着迎接幻灭。”在22岁的脸庞上,青春已不再是优势了,难道是人类进化了?“内外兼修”、“提高自身素质”的建议看上去十分苍白无力,因为这不能改变现有的事实。如果你是个刚踏上社会的年轻女孩儿,如果你没有自信的容貌,如果你不愿意或者没条件折腾自己身体上的某个部位,那就请你给自己一个准备强大的心态,就让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吧!

  当孩子成为“幸福”词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时,奔三的女性才发现原来生娃与职业居然奏出了不和谐音符。

  30岁前后的生育难题

  老一辈的人认为,女性在27岁时生出的孩子最聪明。这个理论暂没有科学依据,也谈不上民间共识。但正是这样的说法,直面冲击着女性生育难的尴尬——27岁前没有生养孩子的经济基础;27岁生育时老板说要找个人替代你;27岁后计划“造人”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何今昔的职场,在女性的生育路上布满荆棘,让女性面对一场没有对手的战斗?

  前程无忧酷评:我们不禁要感叹:何时,女性生孩子不用看荷包是否羞涩,不用看婆婆的脸色,更不用看老板的脸色。

  “你的孩子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前程无忧论坛上一个网友在面试时因为这个问题被应聘企业经理问倒了。女性不用去把希望寄予男性可以替代生育的可能,也不用考虑能像母鸡孵鸡蛋一般把孩子孵化出来的可能,现在只要有孩子就是个大问题,在某些企业看来,孩子成了工作的“祸害”。

  如果企业对于女性生育问题的苛刻程度不见有缓和的迹象,或许未来有一天,我们需要以共享的方式来获得一个婴儿——他也是地球上唯一的婴儿。

  一个40岁女人的心脏其实和19岁少女的一样,也是柔软脆弱、需要保护的。当面临40岁时,我们才发现所有的一切已不能再挥霍……

  女人40岁,前有狼后有虎

  年龄对于大多数普通女性来说是“天敌”。很多中国的奔四职业女性在公司是骨干,在家里是栋梁,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抚育子女,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都处于承上启下的角色。人说中年职场难,其实中年女性的职场更难。

 

不安全之年龄圈的威胁

  职场有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当80后的身后有90后在涌动时,作为“前前浪”的70后感受到无比的压力,尤其是白领女性对于年龄带来的压力会更为敏感。“每一年都有新人加入公司,当看到他们简历上的出生年月与自己整整差上一轮生肖时,这种由年龄的带来的危机感是很自然的。”年近四十的销售经理Jennifer这样感叹,“还记得刚进公司时,别人叫我小陆,接着几年后有人喊我陆姐,现在我已经晋升为陆姨了,年轻人一拨拨进来,突然感觉公司其他同事年龄都要比我小,我似乎被划在了一个年龄圈外,这让我很不安全。”

  不安全之充电时间太少

  在这个变化比计划快的时代,每一位职业人都会有吃老本的恐慌,都知道不学习就代表落后,可是时间是个大问题。市场经理Anita这样抱怨:“都说时间象海绵,挤挤总是有的,我能向谁挤?公司上班象打仗,下班回家又要买菜、做饭、洗衣、教育孩子,一件不能少,又象是在干另外一份工作。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我真的很想回到学校里去做学生,可以明正言顺地把学习作为第一位来考虑。”对于很多职业女性而言,如果长时间在知识上只是“付出”,而未补取的话,灵感便会枯萎,工作倦怠不请自来。

  不安全之有多少机会可以从头开始?

  【亲贝网 消息】江湖有句传言:“人在职场飘,哪有不挨刀”,这是职场人的一种自嘲。但是当你年将不惑面临裁员大刀时,却不是一笑而过那么简单的。“对于年近四十的女性而言,失业意味着什么?相对于年轻人,我们这些带有“四张”标记的人没有多少机会再去失败,也没有多少机会从头再来过。这个时候如果失业,我们会更多地考虑新工作是否是旧工作的接续;而企业招聘时会考虑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接续,你的家庭是不是会让你感到接续乏力。”某媒体高级编辑Jessica一针见血地指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工作越久,女性能走的职业路就越窄,很难想象年过四十后还能够转行,或是完全走一条与之前不同的职业道路。如果有可能,代价也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望而却步。”

  每一年龄段的女性都有自己的担忧,但每一年龄段的女性也有属于自己的风景。我们能做的可能是坦然接受,不要让担忧抹杀了该有的风景,活出精彩,活在当下。

  调查显示:中国女性生育后重返职场遇难题

  金猪年已过,不少金猪妈妈都选择在节后重返职场,但“复出之路”并不平坦。据向阳职业生涯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职业女性,都希望在生育后重返职场,但是她们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难题:职位被他人所取代,对孩子的牵挂让自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勇往直前,在生育前把工作辞掉、现在不得不再次加入求职大军中等问题,这些都让“猪妈”们头痛不已。

  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表示,“生育高峰”将在近些年持续,这些金猪妈妈的困惑是育儿母亲再战江湖所遇到的普遍问题,建议这些“猪妈”调整心态,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好职业和家庭的平衡。

 

困惑一

  缺失职业心态与工作脱节

  生宝宝前,薛芸是一家公司的行政人员,工作比较繁忙,而老公的薪水足以让一家人过得舒舒服服,所以在怀上宝宝后,薛芸就申请了停薪留职,在家当了一年多的全职太太。过完这个春节后,薛芸迫不及待地选择再战江湖,可在上了几天班后,总觉得问题重重。她每天早晨第一个来到公司,不仅准备好开水,还拿起自带的抹布做清洁;工作间隙,她拿出自己做好的点心分给同事们品尝。但老板和同事却认为她做了太多的份外事,没有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薛芸觉得自尊心受了伤害,她满怀爱意地对待公司,却得到了如此评价。

  在与老板、同事沟通时,薛芸也遇到了问题。在家里,她习惯用商量的口吻和老公、和宝宝说话,可老板和同事却对她这种模棱两可的说话方式提出了异议。比如,老板想征询她去外地工作一段时间的意见时,她只会坐在那里讲“一切听领导安排”,根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实她压根都不想去外地工作。另外,薛芸喜欢给同事的午餐提一些建议,几次下来,就有同事向她抗议:“你和我讲话时怎么像哄小孩?”

  情绪化、不能适应紧张的工作节奏、难以快速融入职业氛围,这是大部分育儿母亲在重返职场时遇到的问题。洪向阳分析说,薛芸的问题在于没有走出自己作为母亲的角色。“母亲和职业女性是两种身份,不可混淆。一旦选择了重返办公室,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节奏都要加快一档。妈妈在熟悉的家人面前说话可以是一种温和的商量的口气,甚至可以不把自己的意见直接表达出来。但当你回到工作状态中,就应该有适当的说话风格,明确、干脆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你需要在短时间内让大家了解你的想法。”

  -专家建议: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薛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首先,搞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不要越界,否则别人会觉得你的工作野心很大,永远不要误以为公司就是你的家。其次,学会开门见山地说话,删除“那个”、“我想”、“可能”、“觉得”之类的词语,这类温和用语会让你的话听起来不是很肯定,影响说话效果。再次,随时给自己充电,不要拒绝新的工作机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建议那些在休产假的妈妈们,多和同事保持联络,随时了解单位的近况,这样才能重新投入到工作环境中,不会在重新上班时感到生疏。

  困惑二

  “出关”后,职位被他人顶替

  去年,刚升任部门经理的琪琪本来打算好好干出点成绩,不料意外有了宝宝。在和丈夫、亲友商量后,她决定生下这个“意外宝宝”。琪琪所在的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必须有人负责和客户联络,所以在琪琪休产假期间,她的位置由同事伊玲暂时顶替。

  伊玲不负老板所托,在琪琪休假时,将公司业务搞得有声有色,业绩甚至高于琪琪当经理的时候。等到琪琪“出关”重新上班之后,老板为了安抚旗下这两员“大将”,平衡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让她们都当上了部门经理,平起平坐。老板摆明了态度,让两人明争暗斗,再决定由谁当部门经理。而有了宝宝后的琪琪整天忙得团团转,不能像伊玲那样将全部心思扑在工作上。究竟是留在公司耐心等待机会还是跳槽走人,琪琪举棋不定。

 

一方面,琪琪不知道如何对待这一挫折,另一方面,她更不知道如何抑制自己的愤怒,经常在办公室和同事发生争执,同事们私底下都将琪琪列入“黑名单”中。

  洪向阳分析说,在休产假的三个月内,琪琪完全被当成了“至宝”,一不开心就时爆发出来,找老公大吵一架,或者假装收拾东西要回娘家住。但是洪向阳指出,琪琪这种心态在办公室里完全不可行,大发雷霆的结果只会把情况弄得更糟,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给人留下“爆脾气、不好相处”的印象,琪琪需要学会面对挫折,控制一下自己的愤怒情绪。

  洪向阳建议说:“遇到愤怒时,琪琪可以跑到卫生间去冷静几分钟,缓解自己的愤怒情绪,然后再处理事情,而不是立即宣泄自己的情绪。她应该学会良好的沟通方式和表达不满的说话方式,而不是以发脾气解决问题。”

  -专家建议:有些女性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就把责任都归咎于“性别歧视”,归咎于外部原因,往往忽略寻找自身原因。在职场上,“中性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宽容对待岗位变化是新妈妈们重返职场时首先要学会的功课,不妨换一种角度来思考问题,视人事变动为正常现象,放下架子,把自己当作新人,更有利于学习。既然遇上这种处境,就要勇敢地面对它,不但要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而且要利用这段时间补补自己的专业知识,实在太压抑时,不妨约会一些闺密,和女友聊天也是一种解决郁闷的有效方式。

  另外,作为新妈妈,应该懂得取舍,你已经不是一个所有时间任你安排、一切任你操纵的自由人,所以绝不应该为了多挣钱或是为了表现自己而索要所有的机会,那样只会令你狼狈不堪。

  困惑三

  重返职场,无法平衡家庭与工作

  为了生下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在准备怀孕前的三个月,于砾毅然辞掉了当记者这份压力过重的工作。但是在生完宝宝后,看到周围的女友们一个个工作得有声有色,于砾萌生了复出的念头。

  近两年的职业空白期,再加上自己已婚母亲的身份,于砾对自己重返职场缺乏信心,几次求职碰壁后,她的职业自信心降到了最低点。之后,在好友的介绍下,节后于砾去一家杂志社上班,重新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可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白天忙上班,晚上还要起来给孩子喂奶,一个晚上折腾三四次,每天睡眠严重不足,铁人也会累趴下了。况且女儿才5个月,什么事都要我操心,根本没有时间写东西。”于砾抱怨道。由于晚上睡不好,白天于砾总是无精打采的,老板对她也颇有意见,而于砾自己也觉得惭愧,想加倍努力又力不从心。再加上,自己家里的保姆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状况”,隔三差五请假,更令于砾心烦不已,也加剧了她对自己的不信任。

  洪向阳分析,向阳生涯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15%重返职场的母亲,在日后的职业发展中十分顺利,她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生育前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相反,大多数遭遇困境的金猪妈妈们对与自身的职业定位不十分清晰。

  洪向阳表示:“于砾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她当母亲后才遇到的新困惑,而是她之前职业生涯中积累的问题,缺乏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一个人的职业定位往往跟一个人的价值、经历有关,如果一个人有着清晰的职业定位,就可以指导、约束、或稳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即使因为生育问题将职业中途打断,也可以很快地回复到最好的状态。显然,于砾无法做到这一点。再加上于砾又无法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矛盾,更加剧了她的困境,影响了她的工作状态。”

  -专家建议首先,于砾可以利用以下两种实用办法应对困境:一是提高工作效率,腾出时间给自己“种自留地”,照顾宝宝;二是把零散时间全部利用起来。人的惰性是很强的,如果总给自己找一些不干事或干不好事的借口,那样只会让自己更加懒散。

  其次,于砾应该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所谓职业价值观就是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看法,如有必要,也可以寻求职业分析师的帮助。

  再次,要把育儿对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把工作和家事分开。比如宝宝要打预防针或是宝宝生病要去医院,一定打电话通知单位领导和同事,在处理好事情后尽快回公司上班。

+1

来源: 作者:admin

推荐文章